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10-113,共4页
Population &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32
-
1周效名,沈进.启动“内在激励”[J].市场周刊,2003,16(9):86-87. 被引量:1
-
2刘筠.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非物质激励因素[J].企业活力,2004(10):56-57. 被引量:4
-
3苏文平.核心员工的非经济性激励探讨[J].人才开发,2004(10):12-14. 被引量:18
-
4杨薇钰,孙彩霞.非物质激励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运用[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26(1):17-20. 被引量:23
-
5唐日新,解军,林崇德.自尊水平划分方法与青少年自尊的现状[J].心理科学,2006,29(3):550-552. 被引量:22
-
6李志,胡静.企业员工的非物质激励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1):45-49. 被引量:36
-
7高占海,赵爱学.员工非物质性激励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7(04S):283-283. 被引量:3
-
8张士菊,廖建桥.员工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对整体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8):184-188. 被引量:31
-
9[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ze).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M].周立群,韩亮,于文波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90.
-
10赵纳.企业经营者非物质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8.
二级引证文献18
-
1袭宝仁.中小企业员工非物质激励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0(12):212-212.
-
2关键.和谐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2(25):294-295.
-
3赵广山.高校财会人员激励机制构建[J].经济师,2013(4):166-168.
-
4钱德洪.企业物质激励和文化激励的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5):102-103. 被引量:2
-
5王寓.试论经营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现代营销(下),2016(7):92-93.
-
6韩宪鸿.国有企业员工非物质激励[J].经营管理者,2011(4X):266-266. 被引量:1
-
7谢石岗.浅谈印刷企业非物质激励策略[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0(22):36-36.
-
8殷明.基于期望理论的教师非物质激励对绩效行为影响的研究——以某民办高职为例[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4):1-8.
-
9郑清贤.台北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评析与启示——以福州市为比较样本[J].海峡法学,2018,20(3):13-21. 被引量:1
-
10石中玉.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述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6):25-26. 被引量:2
-
1余刘军.非物质激励与人本管理浅析[J].人口与经济,2006(S1):43-46. 被引量:9
-
2王石.企业公民的心路历程[J].城市开发,2007(7):14-15.
-
3万金高.浅论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J].企业导报,2014(8):47-47.
-
4彭蓉.浅论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J].雪莲,2015,0(9X):121-121.
-
5涂海明.在管理工作中实践以人为本[J].南方论刊,2003(3):39-40.
-
6冯文静.论企业的人本管理[J].科技风,2008(16):102-102.
-
7周位翔.以人为本:从管理理念到文化落地[J].冶金企业文化,2008(4):48-49. 被引量:2
-
8聂丹丹.如何做好企业的薪酬管理如理[J].现代企业,2014(7):12-13.
-
9王海木,毕清海,李根立.汝州市临汝镇:创建党建工作载体,激发基层组织活力[J].经济视野,2015,0(5):44-44.
-
10张淑贤.现代企业薪酬管理问题[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0(13):4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