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市投资者投资收益与成本分析
出处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86-88,共3页
Finance & Economics
二级参考文献6
-
1凯斯 布朗 等.投资分析与投资组合管理[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418-434.
-
2[1]原红旗.股利政策选择实证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博士论文,1998.
-
3[3]宋剑峰.市盈率、净资产倍率与中国经验[M].上海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0.
-
4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教材:证券交易,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
5陈浪南,姚正春.我国股利政策信号传递作用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0(10):69-77. 被引量:168
-
6王四国,薛耀文,李怀祖.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1(9):117-12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48
-
1贺云龙.上市公司财务能力与持续现金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基于沪深A股数据[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2):20-21. 被引量:3
-
2赖君荣,石玉萍.浮动佣金制度下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模式探讨[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17(S1):135-138. 被引量:1
-
3吴灏文,贾俊卿,迟国泰.上市公司成长性与现金股利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30-35. 被引量:5
-
4王冀宁,吴启宏,李心丹.中国股票市场机构与散户的均衡策略及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4(8):30-34. 被引量:5
-
5王冀宁,李心丹,刘玉灿.基于信号传递博弈的中国股票投资者的学习机制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1(9):78-83. 被引量:10
-
6曾祥龙.公司股利政策财务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4,18(6):189-195. 被引量:2
-
7赵惠芳,明辉,杨模荣,姚禄仕.我国证券市场联合投资决策模型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2):196-200.
-
8刘晓峰,田存志.证券市场中的“庄家”及其监管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1(5):46-48.
-
9李芝倩,沈坤荣.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合约体系规制及其制度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05(2):51-56.
-
10周心.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经营业绩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18(3):43-46. 被引量:7
-
1政策[J].证券导刊,2008(15):6-6.
-
2鄂德微.政府与市场的博弈远未结束[J].股市动态分析,2007,0(22):28-29.
-
3石良平.正确认识资本市场高速成长的战略意义[J].沪港经济,2007(8):10-10.
-
4冯彦明,刘琢琬.从印花税调整对股市的影响看政府调控的作用——兼谈股市热的成因[J].浙江金融,2008(3):38-38.
-
5吴丰.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教育[J].四川省情,2007(6):46-46.
-
6马红漫.之四:印花税告别调控工具,才是利好[J].经济展望,2009(11):74-75.
-
7黄智正.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收益与成本分析[J].银行与经济,2003(5):20-21.
-
8中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率变动一览[J].股市动态分析,2004,0(38):14-14.
-
9刘丽娟.人民币国际化收益与成本分析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3):22-24. 被引量:1
-
10马荣华.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收益与成本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1):57-6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