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z2期75-77,共3页
Journal of Jiangxi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同被引文献16
-
1金泽刚.论定罪情节与情节犯[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0,8(1):40-43. 被引量:25
-
2冯世名.关于量刑问题[J].法学研究,1957(4):19-22. 被引量:3
-
3赵廷光.论我国刑法中的情节[J].法商研究,1995,13(1):20-26. 被引量:18
-
4王晨.定罪情节探析[J].中国法学,1992(3):66-76. 被引量:19
-
5金泽刚.论我国刑法中的情节和情节犯[J].时代法学,1999(6):67-71. 被引量:6
-
6颜河清.刑法中的“情节”剖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5,25(4):136-138. 被引量:5
-
7赵廷光.中国刑法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
8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
9高维俭.刑法情节的基本概念与适用规范探究[J].人民检察,2009(1):57-60. 被引量:4
-
10朱兴.定罪情节之辨[J].社科纵横,2011,26(3):72-75. 被引量:2
-
1欧元婷.危险驾驶罪客观方面的认定[J].经营管理者,2012(24):273-273.
-
2葛磊.论犯罪构成要件事实认定的基本方法——以法律思维方式为视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3):56-61. 被引量:4
-
3沈琪.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理论之解读——兼论社会危害性[J].研究生法学,2002(3):44-50.
-
4郑军男.论定罪中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解读刑法理论中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1(4):102-111. 被引量:17
-
5邓隆晖.基于犯罪构成理论下的中国刑法学分析[J].卷宗,2014,4(6):453-453.
-
6郑瑶,李建明.网络舆论对刑事审判的影响[J].河南社会科学,2013,21(4):42-45. 被引量:4
-
7马荣春.论四要件犯罪论体系的可取性与可改进性——兼与陈兴良教授商榷[J].刑法论丛,2009(4):1-34. 被引量:1
-
8陈锐.定罪过程的逻辑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1995,8(2):33-37.
-
9陈兴良.犯罪论体系的位阶性研究[J].法学研究,2010,32(4):100-122. 被引量:43
-
10彭辅顺.人权保障视野下的定罪模式之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8(7):8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