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汤丹铜矿床同生含矿层成矿后的构造-热液改造及裂隙型富矿的找矿方向 被引量:4

STRUCTURE-HYDROTHERMAL TRANSFORMATION OF POST METALLOGENIC STAGE OF CONTEMPORANEOUS ORES AND PROSPECTING ORIENTATION OF CRACK TYPE BONANZA IN TANGDAN COPPER DEPOSIT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通过对汤丹矿区及汤丹铜矿床构造形迹和构造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汤丹铜矿的分布规律,特别是裂隙矿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认为汤丹铜矿床是东川式铜矿床的基础,形成以后遭受了多期不同方向构造应力的作用和影响及变质作用和火山热液活动,这些热液活动对既成的层状矿加以改造和破坏。一方面沿节理裂隙贫化或加富了层状矿,另一方面沿断裂在有利的岩层和构造部位形成新的脉状富矿体。
作者 陶俊
出处 《矿产与地质》 2003年第z1期328-330,共3页 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姚文勋.东川基底构造型式及形成机理[J].西南冶金地质,1983,(1).
  • 2[2]冉崇英.东川式层控铜矿的成矿模式[M].中国科学B辑,1983.

同被引文献40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