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韦应物与滁州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韦应物只在滁州生活了三年 ,但他的诗歌有将近五分之一是在滁州创作或与滁州有关的。特别值得重视的是 ,对韦应物诗歌思想艺术风貌产生深刻影响的“吏隐”思想是在滁州正式形成的。因此 ,是韦应物把闭塞荒芜的滁州古郡带入了中国文学史 ,而滁州这片土地又滋养了韦应物的诗歌。
作者
景刚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34-140,共7页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韦应物
滁州
吏隐
诗歌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李芳民.
佛宫南院独游频──唐代诗人游居寺院习尚探赜[J]
.文学遗产,2002(3):39-49.
被引量:16
2
江苏古籍出版社编.中国地方志集成[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严耕望.《唐人习业山林寺院之风尚》[A].见严著.《唐史研究从稿》[C].香港:新亚研究所,1969年..
2
张彦远 秦仲文 黄苗子点校.《历代名画记》[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3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9页.
4
.《全唐文》[M].,卷555.第5621页.
5
.《送僧浩初序》[A]..《柳宗元集》卷二十五[C].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73页,674页.
6
《唐会要》卷四九,中华书局,1955年.
7
独孤及.《惠山寺新泉记》,《全唐文》卷三八九.
8
冯宿.《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
9
刘禹锡.《洗心亭记》,《全唐文》卷六二四、六0七.
10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全唐文》卷六七四.
共引文献
15
1
方胜,孙丹丹.
唐武宗会昌毁佛与晚唐文学的“新变”[J]
.滁州学院学报,2019,21(6):38-42.
2
陈小芒.
江西旅游文学与佛道文化[J]
.江淮论坛,2004(5):131-134.
被引量:2
3
王栋梁,纪倩倩.
论唐代士僧交游的政治动因[J]
.甘肃社会科学,2009(2):127-131.
4
王栋梁.
唐代文人寄居寺院习尚补说[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2):66-73.
被引量:4
5
李芳民.
空间营构、创作场景与柳宗元的贬谪文学世界——以谪居永州时期的生活与创作为中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4(1):95-108.
被引量:5
6
贾发义.
唐代寺学析论[J]
.教育学报,2015,11(4):110-120.
被引量:3
7
左福生.
河北省流动人口空间集聚与城镇化效应研究[J]
.北京社会科学,2018,0(7):119-128.
被引量:1
8
杨宗红.
明清白话小说题壁诗的“场景还原”与“精神探原”[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41(4):126-133.
9
刘敏.
以敦煌寺学为视角看唐后期寺学之发展特点与影响[J]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21,8(2):20-23.
10
刘甜甜.
近四十年来《文学遗产》中唐代佛教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41-47.
同被引文献
28
1
卜平.
解读辛弃疾与滁州[J]
.滁州学院学报,2003,5(1):71-73.
被引量:1
2
应德民.
伤心人别有怀抱──韦应物《滁州西涧》解读[J]
.江汉学术,1997,28(2):17-21.
被引量:2
3
沈文凡.
大历诗坛上一支独异的花朵——论韦应物诗歌的艺术特征[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7(1):8-17.
被引量:5
4
蒋寅.
自成一家之体 卓为百代之宗——韦应物的诗史意义[J]
.社会科学战线,1995(1):200-206.
被引量:6
5
胡晓明.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J]
.基础教育,2005,2(4):32-36.
被引量:10
6
孙望.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2:268.
7
清·彭定球等编.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9189,9173.
8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9
陶敏,王友胜.韦应物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
南宋·黄徼.溪诗话[M].汤新祥,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75.
引证文献
6
1
高翔.
《滁州西涧》情感之辨[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0(4):104-108.
2
刘丽华.
论韦应物在德宗时期的诗歌创作及时代归属[J]
.学术交流,2016(11):160-165.
3
陶会平.
韦骧与滁州[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4):31-33.
被引量:1
4
祁萍萍.
建中之乱与韦应物宦滁诗[J]
.巢湖学院学报,2022,24(2):69-75.
5
程宏亮.
文旅融合视域下长三角“唐诗之路”的诗歌资源、价值及应用策略[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1):44-51.
6
裘新江.
欧阳修与滁州流寓文学[J]
.斯文,2017(2):289-30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陶会平,陈光锐.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韦骧《琅琊三十二咏》探究[J]
.滁州学院学报,2020,22(1):6-10.
1
吴刚.
韦应物“吏隐”的矛盾思想对其诗歌的影响[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2(1):3-5.
被引量:3
2
张丽.
敛藏·韬晦·思辨——司马光吏隐思想探析[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1):86-90.
3
汪国林.
论白居易吏隐思想及其对宋代文人的影响--以苏轼为考察对象[J]
.求索,2011(6):189-191.
被引量:3
4
杜学霞.
白居易在杭、苏时的“吏隐”心态及思想渊源[J]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4):22-25.
被引量: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