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优质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及预测 被引量: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过对孔隙铸体和阴极发光薄片的仔细观察,结合成岩演化史、烃源岩成熟史、古构造演化史以及物性分布特征研究,提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优质碎屑岩储层的孔隙主要为次生成因,并阐述了次生孔隙的多种识别标志、发育程度和分类,认为溶蚀作用对优质储层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提出了形成次生孔隙的铝硅酸盐、二氧化硅和碳酸盐3种溶蚀机制.明确指出优质储层的形成、分布、保存和破坏受古构造格局及其演化、烃类注入与散失等多重因素控制.古构造格局控制了酸性水运移的路径和方向,从而控制了溶蚀发育的部位和范围,古构造高部位和长期继承性的古隆起区次生孔隙发育.烃类注入使溶蚀孔隙得到了保存,烃类的散失使早期形成的溶蚀孔隙被后来的碳酸盐或石英次生加大胶结而破坏.在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烃源岩成熟期(地质时代分别为S,P,K)的构造高部位、或长期继承性的隆起区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地区.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30-35,共6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金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9-111-01-02-02)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二级参考文献4

  • 1Giles M R 梅博文等(译).深埋烃层次生孔隙形成过程中的质量传递和有关问题.储层地球化学[M].西安:西安北大学出版社,1992.218-241.
  • 2Liu Luofu,地质学报,1998年,72卷,1期,87页
  • 3郑浚茂,庞明.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 4刘国臣,张一伟.从波动观点看塔里木盆地的成藏演化史[J].石油学报,1999,20(2):7-11.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126

同被引文献273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2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