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怎样制作葫芦丝(一)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葫芦丝主要流传于云南德宏州傣族、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傣语叫“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当地汉语又称葫芦萧。共有高、中、低音3种类型。这种乐器以葫芦做音斗,葫芦咀做吹口,常见者以各自装有一片舌簧的3根竹管,并排插入葫芦底部。亦有单管,双管或四管者。无论竹管多少、均以一根为主管,其余为副管。主管上开7个音孔,前六后一,副管则不开孔。吹奏时数管齐鸣,而旋律只出自主管,副管仅以和谐的持续和音相衬托。通常以自然换气法吹奏、亦有用循环换气法者。音域常在9度以内,最多不超过11度,而音色十分柔美迷人。用此乐器吹奏的《竹林深处》、《傣寨情歌》等许多葫芦丝名曲在民间以及世界的舞台上响起,使这一乐器不仅在民间,在音乐界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近年来已有人试验改革,或两根主旋律管加4根副管、或两根同调管加高音、低音旋律管,其目的都在于扩大音域并能演奏和弦。 应一些热爱葫芦丝的读者的要求,我刊将陆续刊登有关葫芦丝制作的技巧和工艺流程,以便读者对葫芦丝的创作过程有所了解;看完本文以后,说不定您自己也能制作一支葫芦丝呢!
作者 晓梦
机构地区 张京军乐器坊
出处 《乐器》 2002年第8期28-29,共2页 Musical Instrument Magazine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