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逆向选择、信息传递与信息甄别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简单介绍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生平,比较系统的评述其经济学理论:阿克洛夫提出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逆向选择导致“柠檬市场” 的出现;斯彭斯的信号传递模型和斯蒂格利茨的信号甄别模型对信息不对称市场的改善机制。
作者
吴恒煜
机构地区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19-21,共3页
Commercial Research
关键词
不对称信息
逆向选择
信息传递
信息甄别
分类号
F626.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1
郭其友,张晖萍.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经济学思想述评[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23(11):44-48.
被引量:22
2
胡怀国.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及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之一[J]
.经济学动态,2001(10):4-9.
被引量:7
3
吴昆.
迈克尔·斯彭斯及其信号经济理论——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之二[J]
.经济学动态,2001(10):10-14.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美]斯蒂格利茨著.《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第69页.
2
M. Spence, 1975. "Monopoly, Quality and Regulation".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6:417 -429.
3
M. Spence, 1976a.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Welfar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6: 407- 414.
4
M. Spence 1977. "Consumer Misperception.Product Failure, and Producer Liabilit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44:561 - 572.
5
M.Spence 1976b. "Competition in Salaries, Credentials, and Signaling Prerequisites for Jobs," Quarterly Joumal of Economics 90:51 - 74.
6
Amott. R.J.& Stiglitz, J.E. (1988), "The Basic Analytics of Moral Hazard",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90(3), 383-413.
7
Amott, R.J.& Stiglitz, J.E. (1991), "Moral Hazard and Nonmarker Institutions: Dysfunctional Crowding Out or Peer Monitoring?"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1(1), March, 179- 190.
8
Dixit, A. K. & Stiglitz, J. E. (197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7(3), June, 297 - 308.
9
Greenwald, B.C. & Stiglitz, J.E. (1988), "Examining Alternatitve Macroeconomic Theories",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I,207- 259.
10
Rothschild, M. & Stiglitz, J.E. (1970), "Increasing Risk: I. A Definition ", Journal of Economic Tneory, 2, 225-243.
共引文献
39
1
赵利光.
信息不对称下的商业秘密交易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4(1):155-156.
被引量:1
2
张吉国,胡继连.
信息不对称对林产品市场的影响及对策[J]
.林业经济问题,2004,24(3):164-166.
被引量:5
3
妥艳贞.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观点述评[J]
.兰州学刊,2004(5):88-90.
被引量:24
4
范为,虞榕滨.
VDCP协议及其在硬盘自动播出系统中的应用[J]
.现代电视技术,2005(3):110-112.
被引量:1
5
费章凤,李湛,佟爱琴.
资产评估业发展与信息经济学[J]
.中国资产评估,2005(5):32-36.
被引量:3
6
唐可月,张凤林.
教育信号发送作用的经验验证研究综述[J]
.经济评论,2006(1):148-154.
被引量:13
7
唐家龙,马虎兆.
基于信息经济学的技术转移的经济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2006,24(6):45-48.
被引量:5
8
唐可月,张凤林.
高校扩招引发教育信号贬值的机理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07(3):24-33.
被引量:4
9
严鸿雁,曲喜和,耿建芳.
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信息甄别体系[J]
.商场现代化,2007(06Z):176-177.
被引量:1
10
孙先民,刘存发.
咨询业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及解决途径[J]
.北方经贸,2008(1):43-44.
同被引文献
35
1
孙绍芳.
高校校园网络环境下的仪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系统[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z1):50-55.
被引量:32
2
黄国石.
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7(3):36-40.
被引量:13
3
潘勇,陈禹.
电子商务市场中“柠檬”问题与网络质量中介的运行[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8):14-17.
被引量:17
4
妥艳贞.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观点述评[J]
.兰州学刊,2004(5):88-90.
被引量:24
5
马德益.
英国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改革的市场化特征[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4):47-50.
被引量:11
6
岳中刚.
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与监管制度设计[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27(3):36-39.
被引量:28
7
向鹏成,谢琳琳.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
.建筑经济,2008(1):59-62.
被引量:19
8
张计考.
能量意外转移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
.施工技术,2010,39(S1):445-447.
被引量:2
9
黄庭斌.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35(7):53-55.
被引量:1
10
王梦.
学校重构设计观——布朗森的上限假设、S曲线和学校改革创意[J]
.远程教育杂志,2009,27(5):33-3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9
1
陈占佳.
基于信息甄别理论的真烟非法流通防控研究[J]
.区域治理,2019,0(6):260-261.
2
李红霞.
医疗服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4):20-23.
被引量:4
3
贾继文,胡继连,宋付朋.
信息不对称与高校实验室网络化管理[J]
.中国农业教育,2006,7(2):53-55.
被引量:5
4
李玲.
航空运输销售代理“柠檬市场”成因及治理[J]
.中国市场,2007(41):32-33.
5
刘雄辉.
浅议MBO融资的财务风险和问题[J]
.财经界,2009(11):102-103.
6
钞悦.
职业考试盛行的深层原因[J]
.学习月刊,2011(6):160-160.
7
向鹏成,陆坦.
工程项目风险生成机理探讨[J]
.建筑经济,2011,32(9):43-45.
被引量:6
8
张博.
会展:全面的信息传播方式[J]
.今传媒,2014,22(4):65-66.
9
刘义民.
基于U-G-F-S模式的学校整体改进探索与思考——以广东省某县六所小学为例[J]
.嘉应学院学报,2021,39(5):94-98.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何小菁,王屹亭.
医疗服务信息污染及对策[J]
.中国医院管理,2005,25(9):39-41.
被引量:2
2
熊平.
药品流通中医生与患者的博弈分析[J]
.医疗保健器具,2007,14(12):39-42.
被引量:2
3
丁爱侠.
基于独立LIMS的实验室信息采集和管理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4):139-141.
被引量:3
4
陈姗,陈润恩,栾长萍,岳学军.
高校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8):93-95.
被引量:9
5
李全义,师社会,张静,王明旭.
弱化非对称信息因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9):1145-1147.
6
孟昭霞.
高校实验室创新性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202-205.
被引量:34
7
向鹏成,胡林梅,任强.
建设行政管理风险生成机理与防范[J]
.建筑经济,2013,34(12):109-112.
8
徐雷,李亚薇.
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施工合同风险分析[J]
.价值工程,2014,33(14):58-60.
被引量:3
9
向鹏成,徐伟.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的社会风险识别[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33(1):110-118.
被引量:5
10
高武,洪开荣,潘彬.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J]
.预测,2016,35(3):69-74.
被引量:6
1
潘勇.
两种市场中“柠檬”问题的比较分析[J]
.财贸研究,2002,13(2):25-27.
被引量:4
2
潘勇.
浅论网络交易中的逆向选择问题[J]
.情报学报,2002,21(6):751-755.
被引量:15
3
徐华为.
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与改善机制分析研究[J]
.价格月刊,2015(6):22-25.
4
闫秋香.
浅析网络交易中的柠檬市场[J]
.商,2014,0(35):212-212.
5
刘田,牟援朝.
B2C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5(12):100-101.
被引量:8
6
袁猛.
析信息不对称下的营销[J]
.现代管理科学,2003(2):65-66.
被引量:13
7
句超.
浅谈经纪行业中的诚信[J]
.科学决策,2008(11):164-165.
8
肖开锋,王明明.
B2C电子商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J]
.商业时代,2007(22):76-77.
被引量:12
9
王文宾,范玲玲,周维明,张雨.
再制造产品的消费偏好度甄别研究[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16,23(1):36-39.
被引量:2
10
孙树垒,韩伯棠,孙建全.
产品质量保证期与双方逆向选择[J]
.商业时代,2007(16):31-31.
商业研究
2002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