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吉县8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
4
Driving Mechanism to Land Use Change of Xiji County in 1980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关系的分析,提出表征县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因子的指标体系,分析了二者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并以其标准回归系数为指标定量分析了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得出了农民纯收入和农民退耕的积极性是西吉县8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的结论.
作者
柳长顺
齐实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3-66,共4页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因子
驱动机制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05
同被引文献
9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3
1
摆万奇,赵士洞.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模型综述[J]
.自然资源学报,1997,12(2):169-175.
被引量:183
2
[2]王万栋,潘文珠.土地资源管理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41-14.
3
张惠远,赵昕奕,蔡运龙,殷静.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人类驱动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
.地理研究,1999,18(2):136-142.
被引量:134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蔡运龙.西南(贵州、广西、云南)岩溶地区消除贫困示范工程.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第一批)[M].北京: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4..
2
张建平 周性和 等.西南石灰岩山地区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对策(1989).中国西南部石灰岩山区资源开发研究[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中国资源资源丛书(贵州卷)[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4
延晓冬,J Environ Sci,1996年,8卷,3期,365页
5
延晓冬,生态学报,1995年,14卷,12页
6
赵士洞,生态学报,1995年,14卷,1页
7
邵国凡,森林动态模拟,1995年
8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中国资源资源丛书.贵州卷,1995年
9
蔡运龙,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第一批),1994年
10
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1990年
共引文献
305
1
张正栋.
韩江上游县级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
.嘉应学院学报,2004,22(6):103-107.
被引量:5
2
陈龙泉,邱庚香.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研究[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3,26(4):19-22.
被引量:1
3
陈永贵.
黄石城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分析与评价[J]
.科技信息,2008(28):41-42.
4
蔡运龙.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J]
.地理研究,2001,20(6):645-652.
被引量:412
5
龙花楼,李秀彬.
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模拟及其对策[J]
.地理研究,2001,20(6):660-668.
被引量:35
6
鲁奇,战金艳,任国柱.
北京近百年城市用地变化与相关社会人文因素简论[J]
.地理研究,2001,20(6):688-696.
被引量:53
7
刘湘南,许红梅.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图形信息表达初步研究[J]
.地理研究,2001,20(6):752-760.
被引量:19
8
位欣,刘耀林,姚鹏.
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8,22(7):34-37.
被引量:8
9
林椒.
长汀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土地利用驱动机制研究[J]
.现代测绘,2009,32(2):27-29.
被引量:1
10
俞文政,曲福田,祁英香,刘鹏刚,史军.
青海湖地区耕地利用变化的动力机制和趋势模型[J]
.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169-17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0
1
HUANG Fang, LIU Xiang-nan, XU Hong-mei, ZHANG Shu-wen, ZHANG Yang-zhen (Changchu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21, P. R. China,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
ANALYSIS ON SPATIAL DIFFERENCE OF LAND USECHANGE BASED ON PHYSICAL AND CULTURALLANDSCAPE ATTRIBUTES──A Case Study at Mongolian AutonomousCounty of Qian Gorlos, Jilin Province[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1,11(1):50-56.
被引量:3
2
韦素琼,陈健飞.
闽台耕地非农化及关联因子的比较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4,19(5):568-576.
被引量:34
3
汤姿,尹怀宁,朱恒锋,于国强.
大连市耕地变化及人文驱动因子的定量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344-348.
被引量:51
4
蔡银莺,张安录.
武汉市耕地资源非农化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115-119.
被引量:26
5
后立胜,蔡运龙.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实质分析与进展评述[J]
.地理科学进展,2004,23(6):96-104.
被引量:142
6
温金祥,龙牧华,宇振荣,崔玉亭.
山东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的预测分析及对策研究[J]
.生态经济,1994,10(5):34-38.
被引量:3
7
郝慧梅,任志远.
基于RS和GIS的包头市土地利用动态及其生态效应定量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2):139-143.
被引量:19
8
陈利顶.
我国近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区域特征及对策分析[J]
.自然资源,1996(5):1-8.
被引量:40
9
杨国良,彭鹏.
农业发展与土地非农化[J]
.自然资源,1996(1):36-40.
被引量:10
10
邢海峰.
包头市近10年城市用地扩展的特点、问题及其对策[J]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6):70-73.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4
1
黄方,刘湘南,王平,张树文,张养贞.
松嫩平原西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6):14-17.
被引量:12
2
吴先华.
耕地非农化研究综述[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1):51-56.
被引量:19
3
杨锋,袁春,李秀枝.
县级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郑州市中牟县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32-35.
被引量:5
4
赵捷,李兰维,左轶璆.
包头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经济驱动因素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416-42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王志玉,刘作新,赵京考.
土壤改良剂MDM对松嫩平原草甸碱土的改良效果[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144-146.
被引量:17
2
杨桄,卢珊,王宗明,边红枫,张柏.
基于遥感和GIS的长岭县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1):63-67.
被引量:6
3
王海涛,雷国平,张国庆.
县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研究——以虎林市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0):24-27.
被引量:6
4
邹滨,杨令宾,佟志军,李欣欣.
半干旱环境下的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研究——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22(5):602-607.
被引量:8
5
苏高华,陈方正,郑新奇.
中国耕地资源危机及其战略对策[J]
.农机化研究,2008,30(4):1-4.
被引量:4
6
吴业,杨桂山,万荣荣.
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08,27(1):90-98.
被引量:67
7
张伟华,郭笃发.
垦利县耕地资源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4):62-64.
被引量:1
8
陈凤臻,姜琦刚,程彬,马驰,于显双.
基于遥感技术的松辽平原盐渍化动态研究[J]
.生态环境,2008,17(5):1921-1925.
被引量:5
9
孙晓东.
吉林西部盐碱化治理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J]
.中国农机化,2009(1):71-73.
被引量:3
10
郭芙梅,黎德川,廖铁军.
我国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65-767.
被引量:18
1
刘兆德,史同广.
山东省农村非农化发展机制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1998(4):34-38.
水土保持学报
200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