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取”的语法化认知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戏文三种》为研究对象,结合当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成果,探讨动词“取”的语法化历程。
作者
刘金勤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29-131,共3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关键词
语法化
语义俯瞰
认知
隐喻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26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储泽祥,谢晓明.
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2002,16(2):5-13.
被引量:115
2
王建伟,苗兴伟.
语法化现象的认知语用解释[J]
.外语研究,2001,18(2):32-35.
被引量:32
3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496
4
王吉辉.
词义的虚化及虚化的类别[J]
.语文研究,1997(3):31-34.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文旭.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
.外国语,1999,22(1):35-41.
被引量:191
2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496
3
江蓝生.
处所词的领格用法与结构助词“底”的由来[J]
.中国语文,1999(2):83-93.
被引量:65
4
储泽祥.
动词的空间适应性情况考察[J]
.中国语文,1998(4):253-261.
被引量:20
5
李讷,石毓智.
论汉语体标记诞生的机制[J]
.中国语文,1997(2):82-96.
被引量:62
6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被引量:548
7
袁毓林.
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J]
.中国语文,1994(4):241-253.
被引量:183
8
沈家煊.
“语法化”研究综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4):17-24.
被引量:1150
9
胡壮麟.
语法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8(4):1-7.
被引量:332
10
Bernd Heine,马壮寰.
《语法的认知基础》简介[J]
.当代语言学,2000,2(1):57-60.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626
1
胡朗.
让步标记“当然”的形成及其动因机制[J]
.语言历史论丛,2020(2):227-239.
2
武钦青,刘德贝.
“大不了”的容让义与反预期——兼论与“充其量”的区别[J]
.语言与翻译,2021(2):28-32.
被引量:2
3
王金海,陈正武.
汉语近义组织量词的构式搭配及构式化路径分析[J]
.语言学研究,2024(1):133-149.
4
文桂芳,李小军.
“更”的连词功能来源探析[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212-227.
5
卢笑予,蔡黎雯.
汉语方言“过”类修正重行结构——兼论吴语“V过O”结构的形成与类型学意义[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197-215.
被引量:1
6
谈倩.
功能视角下“一天”词汇化及动因研究[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20,28(1):75-80.
被引量:2
7
武蕾旭.
三音成分“可也是”的类型、主观性及其表现[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6):136-142.
8
徐福坤.
基于语义演变的现代汉语传承语素研究[J]
.中国文字学报,2023(1):228-238.
9
吕佩.
现代汉语附缀“是”及汉语附缀判定原则[J]
.励耘语言学刊,2019,0(2):219-233.
被引量:2
10
李华杰.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阐释现代汉语“看”的语法化[J]
.汉字文化,2024(13):134-137.
同被引文献
9
1
李小凡.
苏州方言的体貌系统[J]
.方言,1998(3):198-210.
被引量:60
2
吴福祥.
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
.中国语文,1998(6):452-462.
被引量:116
3
左思民.
试论“体”的本质属性[J]
.汉语学习,1998(4):8-12.
被引量:14
4
刘瑞明.
从泛义动词讨论“取”并非动态助词[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1):93-97.
被引量:1
5
孙朝奋.
再论助词“着”的用法及其来源[J]
.中国语文,1997(2):139-146.
被引量:37
6
吴福祥.
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二)[J]
.方言,2002,24(1):24-34.
被引量:41
7
吴福祥.
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一)[J]
.方言,2001,23(4):344-354.
被引量:62
8
蒋绍愚.
动态助词“着”的形成过程[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1):113-117.
被引量:34
9
林新年.
唐宋时期助词“取”与“得”的差异[J]
.古汉语研究,2006(3):49-5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杜轶.
唐五代完成体标记“取”的范围及其时制特点[J]
.语言学论丛,2017(2):332-355.
1
周振峰.
“你V”类话语标记的使用倾向及相关问题[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4):41-46.
被引量:1
2
储泽祥,谢晓明.
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2002,16(2):5-13.
被引量:115
3
储泽祥.
“一个人”的固化及其固化过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2(5):77-80.
被引量:40
4
储泽祥.
“V往+O”的语义约束[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4):62-66.
被引量:13
5
孙茂恒.
“大不了”的词汇化及其词典释义探究[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4):38-44.
被引量:8
6
曾南逸,李小凡.
从明清戏文看泉州方言体标记“咧”的语法化[J]
.中国语文,2013(3):205-214.
被引量:5
7
赵增民.
戏文书信话读写[J]
.阅读与写作,2002(5):21-21.
8
刘清平.
连词“或”与“或者”的使用差异及其制约机制[J]
.世界汉语教学,2011,25(3):367-375.
被引量:10
9
王建设.
从明清闽南方言戏文看“著”的语法化过程[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28-132.
被引量:10
10
王宗祥.
释“罔两”[J]
.古汉语研究,2000(1):96-96.
语言研究
2002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