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论文选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林语堂及论语派的文学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根据对其创作的梳理、分析及创作思想内涵的把握 ,着力探寻以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的文化心态 ,并从林语堂厕身于中西文化、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边缘状态 ,以海派文人特有的性情、气质立世著文的崭新角度进一步分析导致其转型的种种潜在因素。林语堂创作的复杂性导致对其作品评价的褒贬不一 ,笔者通过对其内在矛盾性的揭示 ,联系论语派刊物的具体作品 ,认为三十年代林语堂及论语派刊物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固然有着苟全性命于乱世的自保心理 ,但这不能成为评价林语堂及论语派刊物的主要依据 ,抛开其本身存在的合理性 ,单就林语堂及论语派的创作实践来看 ,也依然是瑕不掩瑜、寄沉痛于闲适的一种写作。林语堂的文艺理论体系 ,是在对西方表现主义美学、中国传统性灵文学的借鉴、创新和某种程度的“误读”中建筑起来的 ,对这一过程的辩证清源有助于我们了解、反思现代文学史上一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创作心灵历程。同时 ,本文欲以林语堂为楔口 ,对论语派杂志做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 ,客观地展示该派杂志的编辑风貌、历史变迁及对当时整个社会生活的冲击 ,尤其是对现、当代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2-,共1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