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世锦赛男子标枪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9
出处
《田径》
2001年第1期44-48,共5页
Track and Field
同被引文献42
-
1康利则.男子标枪运动员张连标投掷技术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3):35-37. 被引量:4
-
2王俊.标枪“最后用力”的技术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20(3):49-50. 被引量:5
-
3孙光.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中左侧支撑技术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9):46-47. 被引量:11
-
4于学清,张振忠,徐爱娥.标枪最后两步助跑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4(1):61-64. 被引量:8
-
5刘守古,王平.对优秀标枪运动员出手参数的分析[J].体育与科学,1993,14(3):34-35. 被引量:6
-
6卢竞荣.1995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李荣祥标枪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1999,21(2):32-35. 被引量:5
-
7王倩.199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掷标枪技术生物力学分析[J].田径,1997,0(2):16-19. 被引量:21
-
8李波.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4):46-48. 被引量:5
-
9过平江.原地掷标枪技术教学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0,22(4):40-41. 被引量:1
-
10马勇占.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9):40-41.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9
-
1冯志凤.中外优秀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运动学指标分析[J].文教资料,2006(33).
-
2杨邵豫.浅谈掷标枪的物理原理[J].物理通报,2005(4):53-55.
-
3宋亮,田胜涛,宋惠娟.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腿技术运动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1):54-56. 被引量:9
-
4沈小燕,郑志磊.中外男子掷标枪最后用力效果的对比分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6):56-57. 被引量:1
-
5董海军,张桃臣,郁成刚,刘建国.我国男子标枪优秀运动员最后用力中“延缓”动作的运动学研究[J].体育学刊,2007,14(8):106-110. 被引量:9
-
6邱洪浩,沙鹏.以运动录像及人体模型DLT运动图像测量处理非投掷臂标枪最后用力阶段模型关节点和附加点的三维力学数据[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0):5841-5844. 被引量:1
-
7郑红岩.世界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学参数分析[J].运动,2013(5):41-44. 被引量:1
-
8阮卓芬.标枪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的教学方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0(14):188-188.
-
9马屹.掷标枪中的一些技术特性与力学特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4):87-99.
二级引证文献19
-
1徐涛,罗达勇.国内外男子标枪运动员出手参数中几个角度的运动学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32-35. 被引量:3
-
2徐涛,罗达勇,王云飞.国内外男子标枪运动员出手参数中若干角度的运动学比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29(6):81-84. 被引量:2
-
3李勇,徐涛.男子标枪运动员出手参数中若干角度的运动学比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6):46-48.
-
4邱洪浩,沙鹏.以运动录像及人体模型DLT运动图像测量处理非投掷臂标枪最后用力阶段模型关节点和附加点的三维力学数据[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0):5841-5844. 被引量:1
-
5郑俊秋.人体重心与投掷标枪技术的关系[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1):15-18. 被引量:1
-
6姚丽钰.浅谈掷标枪项目中如何加大标枪的出手速度[J].内江科技,2010,31(11):20-20. 被引量:1
-
7王清,倪偓,蒋启飞.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影响力量传递的因素[J].体育世界,2011(4):87-88.
-
8范洪彬,汪爱平,李焰,张勇斌.掷标枪运动专项技术与专项力量结合训练的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3):55-58. 被引量:2
-
9项丽静.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胡海龙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4):501-505. 被引量:5
-
10孟军超.标枪运动专项技术与专项力量的结合训练探讨[J].体育世界,2012(8):35-36. 被引量:1
-
1朱鸿熙.短跑运动员上身动作力量训练的再思考[J].内江科技,2007,28(12):159-159. 被引量:1
-
2李瑞.苏炳添,亚洲"小飞人"的精彩[J].金色年华,2016,0(4):70-73.
-
3崔洋.张琳:“水中刘翔”成流星[J].新民周刊,2012(14):74-77.
-
4国内[J].武汉宣传,2013(16):62-63.
-
5张玉泉,楼杭英.第六届世锦赛男子跳远技术特征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9,21(2):22-26. 被引量:6
-
6本周焦点人物[J].瞭望,2009(31):49-49.
-
7泳趣[J].游泳,2011(6).
-
8汪彦平.费德勒的球拍之路[J].网球,2009(7):54-55.
-
9倪洽亚.世界优秀男女链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年龄与最好成绩特征分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4,33(2):101-104.
-
10王雨,郭立亚,王娟.当今世界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年龄与身体形态特征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9):43-44.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