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25
-
1生态移民理论与实践研究[J].市场经济研究,2002(S1):10-24. 被引量:4
-
2D.波普诺.核家庭会复兴吗?[J].国外社会科学,1999(6):83-84. 被引量:1
-
3陆士桢.浅论城乡社区凝聚力与精神文明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1):60-64. 被引量:4
-
4张忠孝.对我省东民西移问题的探讨[J].青海社会科学,1996(3):58-62. 被引量:2
-
5风笑天.“落地生根”?——三峡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J].社会学研究,2004(5):19-27. 被引量:171
-
6孟琳琳,包智明.生态移民研究综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6):48-52. 被引量:71
-
7雷洪,孙龙.三峡农村移民生产劳动的适应性[J].人口研究,2000,24(6):51-57. 被引量:31
-
8玉文娟.人力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00(4):112-114. 被引量:3
-
9陈寿朋,杨立新.论生态文化及其价值观基础[J].道德与文明,2005(2):76-79. 被引量:53
-
10冯之浚.论循环经济[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2):5-13. 被引量:52
二级引证文献12
-
1牛风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9):62-63. 被引量:3
-
2李光.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支持政策探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2):61-64. 被引量:11
-
3张效科.青海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探究[J].中国市场,2012(5):80-82.
-
4王俊鸿,董亮.灾害移民返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汶川地震异地安置羌族移民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7):8-14. 被引量:7
-
5达瓦次仁,次仁,白玛卓嘎,仓木啦,旦增,方晓玲.搬迁对移民生产、生活的影响研究——基于日喀则地区五个移民村案例分析[J].西藏研究,2013(3):48-57. 被引量:5
-
6刘龙.“熵”在生态移民体系中应用前景的可行性探讨[J].商,2013(14):372-373.
-
7苏薇,任善英.三江源生态移民保险保障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3,29(10):58-60. 被引量:3
-
8陈中伟.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金融发展:制约瓶颈与困境突破[J].贵州民族研究,2013,33(5):128-131. 被引量:8
-
9久毛措.城镇化进程中青藏两省区农牧民家庭收支变化及满意度情况的调查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6):26-32. 被引量:2
-
10魏燕玲.藏族移民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以三江源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3):286-288.
-
1芮桂杰.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城市贫困的原因及扶贫对策[J].辽宁财专学报,2004,6(2):24-26.
-
2王强.四川省“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讨会在旺苍召开[J].中国西部,2015(33):82-82.
-
3胡田贵.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扶贫对策的思考[J].软科学,1991,5(1):53-56.
-
4王荣来,刘晓林,杨延哲,林富瑞.河南省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特点与扶贫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1):92-94. 被引量:5
-
5程联涛.我国贫困地区区域特征及扶贫对策[J].贵州社会科学,2014(10):114-117. 被引量:11
-
6薛美芳.福州市低收入户贫困现状、成因及其扶贫对策探索[J].福州党校学报,1996(1):60-64. 被引量:1
-
7何胖丽.河南省城市贫困人口的现状及扶贫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17):60-60.
-
8马俊贤.农村贫困线的划分及扶贫对策研究[J].统计研究,2001,18(6):30-34. 被引量:20
-
9卢东升.敞开县门求发展[J].柴达木开发研究,1998(1):43-44.
-
10都兰县“十五”经济社会发展概况[J].青海人大,20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