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参考文献18
-
1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器和玉器[J].考古,1978(4). 被引量:31
-
2成都羊子山第172号墓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56(4):1-20. 被引量:74
-
3方酉生.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65(5):215-224. 被引量:140
-
4陈德安,陈显丹.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发掘简报[J].文物,1987(10):1-15. 被引量:114
-
5二陈.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J].文物,1989(5):1-20. 被引量:101
-
6宋治民.四川战国墓葬试析[J].四川文物,1990(5):3-14. 被引量:13
-
7陈显丹.广汉三星堆青铜器研究[J].四川文物,1990(6):22-30. 被引量:14
-
8陈显丹.三星堆一、二号坑几个问题的研究[J].四川文物,1989(S1):11-22. 被引量:22
-
9罗开玉.三星堆遗址与古代西南文化关系初论[J].四川文物,1989(S1):31-37. 被引量:11
-
10霍巍.广汉三星堆青铜文化与古代西亚文明[J].四川文物,1989(S1):37-43.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31
-
1范小平.三星堆青铜雕像与西亚上古雕塑艺术比较[J].四川文物,1997(5):52-57. 被引量:5
-
2孙华.关于三星堆器物坑若干问题的辩证(续)[J].四川文物,1993(5):3-7. 被引量:4
-
3赵殿增.三星堆文化的重要特色——神[J].中华文化论坛,2002(1):35-38. 被引量:6
-
4黄剑华.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关系[J].中原文物,2001(4):51-56. 被引量:6
-
5赵殿增.略论古蜀文明的形态特征[J].中华文化论坛,2005(4):26-31. 被引量:12
-
6赵殿增.骑虎铜人像与玉琮线刻人像——兼谈三星堆、金沙与良渚文化的关系[J].中华文化论坛,2006(3):11-15. 被引量:5
-
7张弘.先秦时期古蜀与东南亚、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J].中华文化论坛,2009(1):129-134. 被引量:5
-
8刘弘,王楠.古代西南地区“杖”制考[J].四川文物,2009(2):32-42. 被引量:12
-
9文鹤.鱼凫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9(5):142-149. 被引量:12
-
10邱登成.涵精蕴奥 溢彩流光——璀璨的三星堆金器[J].荣宝斋,2012(8):48-59.
同被引文献14
-
1王进玉,王进聪.中国古代朱砂的应用之调查[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9,11(1):40-45. 被引量:47
-
2刘德仁.我国古代开发天然气年代考[J].社会科学研究,1981(3):67-70. 被引量:3
-
3傅正初.公元三至九世纪四川手工业的发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9(2):84-89. 被引量:2
-
4谢元鲁.秦汉到隋唐四川盆地经济区的能量与信息交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7(2):74-83. 被引量:6
-
5邱敏.六朝矿冶业的发展[J].历史教学问题,1992(4):7-11. 被引量:1
-
6刘世旭.汉“邛都南山出铜”地考[J].四川文物,1989(6):33-34. 被引量:3
-
7钟长永.四川井盐生产发展概述[J].四川文物,1984(2):18-24. 被引量:2
-
8唐晓雪.成都古代的银器工艺[J].四川文物,1984(1):26-29. 被引量:3
-
9周万利.战国秦汉时期西南铁器的传播与分布[J].文史杂志,2001(2):62-65. 被引量:3
-
10鲁子健.临邛火井考[J].盐业史研究,1995(3):12-18. 被引量:5
-
1刘征.杜鹃之歌并序[J].中华诗词,2013(12):24-24.
-
2宋光明.宋光明诗选(三首)[J].星星,2014,0(12):227-228.
-
3美丽动人的七夕节[J].学苑创造(B版),2011(7):13-16.
-
4王惠兰.巴山夜雨[J].雨花,1996,0(9):59-60.
-
5黄剑华.金沙遗址出土象牙的由来[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3):11-17. 被引量:16
-
6黄剑华.古代蜀人的天门观念[J].中华文化论坛,1999(4):32-36. 被引量:4
-
7盛银芳.历史上的外国驻汉(总)领事馆[J].决策与信息,2013(8):73-75.
-
8艺日志[J].收藏.拍卖,2011(1):124-125.
-
9何国风.在春天里重逢[J].星星,2011,0(6):50-50.
-
10杨致白.望丛祠[J].青年作家,20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