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共引文献220
-
1张燕.书法美的形式与内涵[J].中国市场,2006(32):75-76. 被引量:2
-
2周泓,陈月明丹.论新时期高等师范大学的创新教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z1):201-205.
-
3王引.知识外储化:创新教育中亟待研究的新问题[J].嘉兴学院学报,2002,14(z1):181-183.
-
4陈丽珠,杨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素质教育氛围[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11):141-142.
-
5赖积船,李正良,吴松安,陈永红,何艳平.转化教学思想 发挥主体作用——优化教学中的主体参与过程[J].教育发展研究,2000,20(S1):10-15. 被引量:1
-
6马荣华.素质教育中的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72-73. 被引量:3
-
7严军.以小见大,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0(S1):91-91.
-
8陈艳华.论“超负”的原因及对策[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3):68-71.
-
9周敏.轻松开口说英语——浅谈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6):40-40.
-
10王建平,周群英.试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思路[J].管理观察,2008(24):137-138.
同被引文献32
-
1王越明.推进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7(1):5-7. 被引量:2
-
2安彩凰.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J].北京高等教育,2001(8):33-34. 被引量:1
-
3宗秋荣.创造教育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访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武升博士[J].教育研究,1999,20(8):16-19. 被引量:48
-
4叶平.“创新教育”解析[J].教育研究,1999,20(12):3-8. 被引量:127
-
5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13. 被引量:347
-
6雷志灶,胡勇,唐艺.面向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考[J].体育学刊,1998,5(2):51-52. 被引量:29
-
7毛亚庆.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乏力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13-24. 被引量:65
-
8杨玉宝,于伟.创新素质培养与教育文化氛围[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7(5):1-3. 被引量:3
-
9谢翔.坚持改革创新,迎接新世纪挑战——广西中学体育教学技能大赛述评[J].体育科技,2000,21(4):55-58. 被引量:7
-
10刘树仁.论实施创新教育应注意的几个倾向[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1(6):7-9.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7
-
1周泓,陈月明丹.论新时期高等师范大学的创新教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z1):201-205.
-
2吴苏秀.21世纪学校体育的创新教育[J].体育科技,2002,23(4):94-98. 被引量:6
-
3汉光瑞.创新教育思辨[J].教育探索,2014(6):32-33. 被引量:3
-
4甘利婷,陈望明.阻碍创新教育的学校文化因素浅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1):48-49. 被引量:2
-
5黄锦波.论学校文化因素对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影响[J].长安学刊,2021,12(4):99-102.
-
6马兴胜.高校体育应构建健康、创新与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新理念[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1):30-31. 被引量:3
-
7李丽华.21世纪高校体育的创新教育[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5(5):47-5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8
-
1李志有.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设想[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35-36. 被引量:2
-
2张新起.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J].平原大学学报,2004,21(5):104-105.
-
3廖基胜.论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5):103-105. 被引量:2
-
4张新起.我校新体育课程开发与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研究[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5):69-71. 被引量:1
-
5李建臣.普通高校实施体育教学创新的影响因素与途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6):109-110. 被引量:9
-
6陈锡林.南通市高中学生体育创新能力培养调查研究[J].体育世界,2009(3):31-33. 被引量:2
-
7李震.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现状及改革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11):153-154.
-
8杨为林.浅论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5):4-4.
-
9杜娟,朱潇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5):76-79. 被引量:2
-
10孟凡和.中学生德育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233-233.
-
1王智华.我国青少年有创造能力者不足一成半[J].青年教师导报,2001(2):46-47.
-
2图片新闻[J].江西教育(管理版)(A),2004(5):17-17.
-
3谭星.正确面对失败[J].初中生(三年级版),2005(06M):15-15.
-
4宋福东,唐红,陈坚,权超.创新·体验·收获·成长——威海市高技区第一小学第十届校园科技节[J].少年发明与创造(小学版),2012(8):42-43.
-
5刘正生.作家也有科技发明[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7(10):13-13.
-
6体验发明 助推成长[J].第二课堂(A),2017(2).
-
7Nat Berman,袁瑞.2016年四大科技发明[J].新东方英语(中学版),2017,0(2):16-19.
-
8赖群阳,龚鹏飞,王树槐.为了铸造民族进步的灵魂——记长沙市九中教师谭迪熬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事迹[J].人民教育,1998(9):7-11. 被引量:1
-
9体验发明 助推成长[J].第二课堂(初中版),2015,0(3).
-
10袁玉国,陈敏.从我国科技发明落后现状谈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培养[J].怀化学院学报,2007,26(8):115-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