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主体性理论演进的三个环节——从培根到康德再到伽达默尔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72,共2页
Theory Journal
参考文献1
-
1[德]康德 著,蓝公武.纯粹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1960.
-
1崔永杰.波普尔与康德主体性思想之比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0(2):26-30.
-
2崔永杰,郝丽.巴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及其主体性思想[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4(4):52-55.
-
3星云.要空,才能有[J].晚晴,2015,0(7):136-136.
-
4崔永杰.波普尔的“科学探照灯说”及其认识主体性思想[J].文史哲,1994(2):18-22.
-
5许玉乾.论主体认识的不稳定性[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4(1):38-45.
-
6谭苑芳.“人间佛教”的理论演进及其当代社会价值[J].广东社会科学,2013(3):72-77. 被引量:1
-
7舒远招,杨清明.认识主体性研究中的三大“偏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23(2):22-28.
-
8侯衍社.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0(2):42-47. 被引量:3
-
9认识主体性的三个层次[J].岭南学刊,1991(3):105-105.
-
10郭相杰.中西传统思维方法的差异性及其影响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5,36(5):29-31.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