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河:是利河,还是害河? 关于黄河的另类叙述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黄河的含沙量在世界各国的河流中位居第一。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下游,使得河道淤积严重,河床抬高,决口泛滥频繁,黄河蒙受"害河"、"中华之忧患"的恶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黄河特性认识的加深,人们逐渐认识到黄河流域的泥沙具有资源性,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技术加以控制,可以使其转化成资源。自此,黄河泥沙不再仅仅被作为导致灾害的物质来考虑,开始作为一种资源被利用。
作者
王英华
出处
《中国三峡建设(工程科技版)》
2008年第10期12-21,共10页
China Three Gorges Construction
关键词
黄河
放淤固堤
淤地坝
洪水
潘季驯
淤滩固堤
淤灌
王安石
土坝
地面灌溉
引洪放淤
放淤工程
分类号
TV632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9
1
Peijun Shi,Jiabing Shuai,Wenfang Chen,Lili Lu.
Study on Large-Scale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Transfer Mode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2010,1(2):1-8.
被引量:15
2
王春振,陈国阶,谭荣志,汶林科.
“5·12”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网)的初步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41(S1):84-88.
被引量:17
3
徐则民,黄润秋,唐正光,王苏达.
植被护坡的局限性及其对深层滑坡孕育的贡献[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3):438-450.
被引量:58
4
黄自强.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就巨大效益显著[J]
.中国水土保持,1994(10):10-12.
被引量:1
5
米文宝,李龙堂.
浅析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1995,12(3):1-6.
被引量:9
6
陈桂亚,袁雅鸣.
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方法研究[J]
.人民长江,2005,36(12):40-43.
被引量:119
7
程谦恭,胡广韬,张骏.
中国近5000a来地质灾害群发性与环境变化[J]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6,18(2):25-33.
被引量:4
8
苏人琼,杨勤业.
黄河流域灾害环境综合治理对策[J]
.人民黄河,1996,18(11):16-20.
被引量:7
9
马巍,吴紫汪,蒲毅彬,常小晓.
冻土三轴蠕变过程中结构变化的CT动态监测[J]
.冰川冻土,1997,19(1):52-57.
被引量:46
10
邓卫东,周群华,严秋荣.
植物根系固坡作用的试验与计算[J]
.中国公路学报,2007,20(5):7-12.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1
1
祝艳波,兰恒星,彭建兵,李军华,张攀,张彤炜,朱兴华,张亚国,刘鑫,谷天峰,李郎平.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机理与灾害链效应研究进展[J]
.人民黄河,2021,43(8):108-11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赵宇豪,李崇明,何海珊,王清涛,吴健生.
基于最大变化率的陕西省土壤侵蚀变化驱动因子分析[J]
.人民黄河,2022,44(7):105-111.
被引量:2
2
侯伟鹏,余国安.
超孔隙水压力的形成及其对滑坡泥石流起动和演进的影响[J]
.人民黄河,2023,45(4):102-108.
被引量:2
3
张悦,张艳,史飞航,李敏,崔国屹,刘正则.
基于不同模型的黄河中游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2023,43(2):220-229.
被引量:3
4
李宗坤,王特,葛巍,景来红,罗秋实,杨风威,宋志宇,马福恒.
黄河流域梯级水库大坝风险评估与管控的战略思考[J]
.人民黄河,2023,45(7):1-6.
被引量:1
5
张艳,史飞航,张悦,李敏,崔国屹,刘正则.
黄河中游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J]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5):1-12.
被引量:9
6
张卜平,朱兴华,程茜,肖永玖,王梦奎,冯笑瑞.
董志塬区固沟保塬工程水土侵蚀病害现状及科学挑战[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24,51(5):182-194.
1
刘兰英,李庆和,李海株.
黄河内蒙古段产生“地上悬河”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
.内蒙古水利,2012(2):106-107.
被引量:3
2
褚学谦.
论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治理[J]
.科技致富向导,2009,0(10X):23-23.
3
郭庆超,曹文洪.
水利枢纽联合运用对遏制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作用[J]
.人民黄河,2005,27(11):71-72.
4
赵运革,原保平,马继锋.
论黄河小北干流揭河底的危害[J]
.山西水利科技,2001(2):89-91.
5
李旭,周海霞,陈晴,陈李,吴卓尔.
三峡水库蓄水后娄溪沟河段河床演变分析[J]
.现代交通技术,2015,12(3):79-82.
6
李旺代,潘正斌.
论黄河小北干流山西一侧的综合治理[J]
.山西水利,1996,0(6):31-32.
7
原保平,马继锋.
论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揭河底”产生的不利影响[J]
.山西水利科技,2002(1):57-58.
被引量:1
8
俞其坤,董荣跃.
富阳市大源溪小流域治理──溪道整治与防洪工程加固[J]
.浙江水利科技,1998,26(2):51-52.
9
李晟.
为什么有了都江堰,四川就成了“天府之国”?[J]
.中华活页文选(初一),2017,0(3):54-55.
10
张荔,周艳辉.
邱庄水库及上游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浅析[J]
.河北水利,2009(6):29-29.
被引量:1
中国三峡建设(工程科技版)
200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