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通感:感受世界的隐喻性知觉方式——普鲁斯特小说的审美革新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感"本来只是一种审美色彩较强的修辞手法,在现代文艺中被大量、有意识地运用,逐渐发展为一种感受世界的隐喻性知觉方式。普鲁斯特是将"通感"表达推向新审美境界的现代主义作家,他通过通感和隐喻创造性地发现事物之间的审美"关系",这些关系的"真实性"在于想象的可接受性、情感的内在必然性或恰当性,从而使审美知觉摆脱理性主义的机械分割,回归其应有的美学本质。
作者
钟丽茜
机构地区
浙江传媒学院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通感
诗性回忆
审美知觉
分类号
I5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法]M·普鲁斯特 著,李恒基等.追忆似水年华[M]译林出版社,1999.
同被引文献
4
1
哈罗德.玛奇,耳耳.
普鲁斯特的意义[J]
.文艺理论研究,1987(1):86-90.
被引量:2
2
(法) 皮埃尔–甘 (Pierre-Quint,L.),著.普鲁斯特传[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
3
金媛.
普鲁斯特创作的独特性[J]
.电影文学,2010(16):103-104.
被引量:1
4
沈国豪.
玛德莱娜之味——论《追忆》中作为“事件”的非意愿回忆[J]
.法国研究,2021(2):72-8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杨蕾.
试论《斯万的爱情》中的音乐性[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9):82-83.
2
王宁泊.
《追忆似水年华》中欲望的丝绒质呈现[J]
.文化学刊,2022(5):63-67.
1
董惠芳.
杜夫海纳审美知觉特质论[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12-15.
被引量:1
2
伍晓慧.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对世界的隐喻与反思[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8):66-67.
被引量:1
3
陈乐.
诗性回忆与审美体验--析张爱玲小说的叙事艺术[J]
.求索,2011(9):212-214.
被引量:1
4
柏明文.
柏明文诗选(组诗)[J]
.诗歌月刊,2002,0(3):36-38.
5
金道行.
“美丽的错误”──文学创作的错觉心理[J]
.北方论丛,1995(1):87-91.
6
邓楠.
论莫泊桑长篇小说的历史价值[J]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4):47-50.
7
施津菊,吴晓棠.
残雪小说:半巫半梦中的“灵魂”世界——以《山上的小屋》为例[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8,0(4):60-65.
被引量:6
8
赵庆群.
走出思维怪圈[J]
.杂文月刊(文摘版),2013,0(5):26-26.
9
田广.
论废名与普鲁斯特小说之“断片的美学”[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2):19-24.
被引量:1
10
钟丽茜.
论诗性回忆与美感[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1):26-29.
小说评论
2008年 第S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