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2-95,共4页
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
同被引文献31
-
1宗煜萍,闫洁.“劳动”的伦理意义[J].道德与文明,2002(3):17-19. 被引量:2
-
2俞吾金.论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4):1-8. 被引量:17
-
3高清海.人类正在走向自觉的“类存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8(1):1-12. 被引量:87
-
4文新华.论劳动、劳动素质与劳动教育[J].教育研究,1995,16(5):9-15. 被引量:49
-
5马理文.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几点思考——马克思主义百年回眸之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2):39-49. 被引量:1
-
6岩佐茂,冯雷.实践唯物论与生态思想[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53(2):87-92. 被引量:10
-
7季正松.从体力劳动价值论到脑力劳动价值论[J].经济学家,2005(2):21-25. 被引量:16
-
8罗骞.人的解放与自然的全面复活——兼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生态哲学之基础的可能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9):66-72. 被引量:7
-
9蒋南平.“劳动价值论”的最新研究进展[J].江汉论坛,2007(2):41-46. 被引量:14
-
10刘同舫.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再探析[J].哲学研究,2007(3):9-15. 被引量:31
-
1丁照勇,赵国锋.试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及方法论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16-17.
-
2高学芹.对早期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的认识[J].才智,2011,0(20):177-177.
-
3行业协会是树立信用的关键[J].中国改革,2001(9):20-20.
-
4崔婷婷.吴敬琏新面孔[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24):74-75.
-
5刘柱海.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现实导向意义[J].传承,2008(12):20-21. 被引量:5
-
6交友流言[J].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2(3):102-103.
-
7王富.日本政府如何运用经济、行政的手段促进和协调经济发展[J].宏观经济研究,1986(2):35-37.
-
8梁举.论异化劳动四重规定的逻辑关系[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2(1):101-103.
-
9张春艳,韦子平.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及消解[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1-2. 被引量:1
-
10鲁凡.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4(18):3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