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11-212,共2页
Journ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二级参考文献19
-
1王林清,许秀玲,崔明洋,雒玉玲.1998—2003年焦作工学院入学新生HBsAg和ALT检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4,15(5):285-286. 被引量:1
-
2郭寿彭,刘宝驹.2000~2003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生HBsAg及ALT检测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4,10(4):248-249. 被引量:8
-
3杨婧.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624-625. 被引量:21
-
4朱琳.大学新生血清HBsAg、HBsAb、谷丙转氨酶检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5):566-566. 被引量:5
-
5张伟.7754例HBV标志物检测阳性表现模式分析[J].安徽医学,2005,26(3):245-248. 被引量:9
-
6马文霞,周小燕,郭军.某大学1997~2004年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754-755. 被引量:5
-
7郑晓云,潘智勇,林刚,刘启真,曾爱兵.温州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HBV感染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5,11(4):399-400. 被引量:4
-
8林渊清.集美大学师生HBsAg携带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7,18(1):44-44. 被引量:11
-
9关洪全.试讨论病原体真菌污染实验室的原因及对策[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2(1):5-5.
-
10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第2版(修订版)[Z].,2003..
共引文献34
-
1任永峰,周霞,马有俊,杨少云.如何做好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26-4627.
-
2贺志安,张晨光,郭庆合.河南省医学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2):344-346. 被引量:15
-
3贺志安,张晨光,赵庆伟.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前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44-545. 被引量:18
-
4张晨光,贺志安,申海玲.基层医务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921-2922. 被引量:14
-
5陈晨,李学军,顾清,刘军,宋春英,李琦,徐学华,吴淑勤.天津市城乡居民防治乙型肝炎健康教育需求评估[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27-29. 被引量:16
-
6栾秀霞.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及防护[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48-2749. 被引量:2
-
7于声,段斯亮,闭雄杰.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2):190-191. 被引量:8
-
8刘冰,吕晓娴,焦阳.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与防护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9):1458-1459.
-
9袁红,黄文芳,杨明清,钟亚玲,张朝明,王开正,杜琼,传良敏.对四川省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检查及指导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8):3467-3469. 被引量:3
-
10王献礼,刘一慧,闵琦,沈灵智.徐州铁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乙肝认知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1):843-84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46
-
1沈志红,陈俊杰.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3):76-77. 被引量:9
-
2朱昌平,刘薇,张洁.高校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2):49-51. 被引量:10
-
3蒋建利,姚西英.对生物医学研究生开设生物医学实验安全课程的必要性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1):69-71. 被引量:17
-
4白淑萍,阎爱莉.浅谈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1):88-89. 被引量:15
-
5周乙华,庄辉.实验室感染与生物安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3):215-217. 被引量:66
-
6娄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J].检验医学,2005,20(3):281-283. 被引量:14
-
7陈宇梅.全面解读GB 19489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中国标准导报,2005(7):7-8. 被引量:2
-
8唐小云,张晓莉,宋宝辉,刘亚威,于新慧.实验室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4例报告[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97-497. 被引量:11
-
9关洪斌,王晓兰.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0):152-153. 被引量:19
-
10贺志安,郭庆合,张铁汉.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探索[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5):827-828.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8
-
1厉洪,张汝阳,赵人琤,沈洪兵.江苏省医学院校师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认知情况现状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5):447-450. 被引量:18
-
2朱红,周师洁,曹达星,赵岩.医学院校开展生物安全教育的思考[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4):124-125.
-
3王丽兰,全裔.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防护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6):2094-2095. 被引量:3
-
4梁馨云,林鸿程,张薇,文秋嘉.浅谈医学院校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8):1268-1269. 被引量:2
-
5王江南,刘军.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学与管理的探索[J].时代教育,2015,0(18):116-117.
-
6朱涛,唐小牛.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医学本科生生物安全教育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1):34-36. 被引量:2
-
7王江南.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实验课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的意义与探索[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8):273-274. 被引量:1
-
8程君.浅谈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2):37-38.
二级引证文献25
-
1原素梅,孙谨芳,鲍彦平,任吉莲,郝素珍.医学实习生HIV/AIDS医源性暴露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597-598. 被引量:3
-
2贾晓娟,黄力勤,刘文军.实验室重构流感病毒的生物安全问题[J].生物工程学报,2013,29(12):1736-1742. 被引量:1
-
3杨杰,胡晓梅,饶贤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管理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6):445-447. 被引量:9
-
4曹璟宜.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气溶胶的产生及安全防护[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29(2):72-74. 被引量:3
-
5杨秀程,张桃,魏丽娟,杨艳.泸州医学院学生生物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15):2592-2594. 被引量:10
-
6王江南,刘军.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学与管理的探索[J].时代教育,2015,0(18):116-117.
-
7郑韵芳,雷娟娟,魏碧娜,李晶.福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教师实验室生物安全认知情况调查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4. 被引量:2
-
8张永斌,郭学军.高校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2):91-93. 被引量:11
-
9莫红.普通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6(23):17-18. 被引量:3
-
10陈雨京.生物防护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5):190-191.
-
1《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会和专家指导组名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23(1):128-128.
-
2《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会、专家指导组和编辑部成员名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21(5):642-642.
-
3《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会、专家指导组和编辑部成员名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22(1):128-128.
-
4罗广福,李金.医学实验室建设亟待重视的六个问题[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0,11(4):75-76. 被引量:13
-
5孙娜,夏薇.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生物安全防护与现状[J].中外企业家,2014(9Z):162-162. 被引量:3
-
6每周两次20分钟步行可提高身体机能[J].中国医药指南,2008,6(4):54-54.
-
7王江南.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实验课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的意义与探索[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8):273-274. 被引量:1
-
8闵男.生物安全柜便携式自动烟雾发生器的研发[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771-773. 被引量:2
-
9胡良平.“学术造假”给科学界敲响了警钟[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8):507-509. 被引量:12
-
10中国性学会关于举办“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与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班”的通知[J].中国性科学,2007,16(2):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