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教育中兴趣与努力的关系——兼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抉择与融合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的兴趣与努力相互作用的最佳效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在关注人的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延续,这是人既作为自然存在又作为社会存在这双重属性所决定的。因此,教育应关注个体的发展,发挥个体的潜能,实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融合。
作者
陀婷
林静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0-92,共3页
Journal of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兴趣
努力
个人本位
社会本位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5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付八军,冯晓玲.
评析蒋梦麟个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蒋梦麟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研究之一[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14-17.
被引量:6
2
李建芹.
构建德育创新理念: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融合[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5(4):20-21.
被引量:3
3
张平海,刘毅.
从历史的角度看教育中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演变[J]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5):7-12.
被引量:2
4
扈中平.
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7-94.
被引量:76
5
梁应卓.
兴趣与人才培养[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0(4):78-84.
被引量:2
6
陈桂生.
略论教育在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之间的抉择与统合——兼评教育理论上的“社会本位”说与“人本位”说[J]
.上海高教研究,1991(4):1-10.
被引量:3
7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付八军.
关于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审思与构建[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6):150-153.
被引量:5
2
吴俊生.教育哲学大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3.147.
3
吴俊升.教育哲学大纲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
4
卢梭[法].爱弥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5.
5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6卷[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6
[美]杜威(Dewey,J·) 著,赵祥麟,王承绪 编.杜威教育论著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7
扈中平.
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7-94.
被引量:76
8
徐平.
“人格本位”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1):52-53.
被引量:2
9
朱宗顺.
试析蒋梦麟的个性教育思想[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4(3):69-72.
被引量:4
10
肖庆华.
论蒋梦麟的个人主义教育观[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3(11):116-118.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85
1
谢盈盈.
钟摆现象:高职学生评价取向的选择与反思[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2):45-50.
被引量:9
2
王垚芝.
新中国成立70年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历程与特征[J]
.教育科学论坛,2019,0(36):24-30.
被引量:5
3
严仲连.
幼儿个体发展与社会要求的动态统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文化历史范式的进展与启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1):71-78.
4
金琼洁,占小红.
STEM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发展路向[J]
.教学与管理,2020,0(3):1-4.
被引量:4
5
张相学.
学校课程管理目的观的反思与建构[J]
.学术论坛,2008,31(2):172-176.
6
彭文晓,王正福.
论教育人文精神的遮蔽和显现[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6):30-32.
7
刘晶秋,吴跃华.
音乐教育功能的辩证思考[J]
.电影评介,2007(3).
8
王超.
浅析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价值观问题[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S2):237-239.
被引量:1
9
李建芹.
构建德育创新理念: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融合[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5(4):20-21.
被引量:3
10
王根顺,郝路军.
关于两种教育价值观的代价探讨[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6(7):19-2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
1
黎军,宋亚峰.
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之再审视[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0):3-6.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
1
邱伯聪.
德育增效: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有效融合[J]
.基础教育研究,2020,0(6):7-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邱伯聪,刘沛红.
着力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J]
.新课程研究,2022(16):23-26.
1
郭尊光,李灿.
运用补美思想增强数学教学效果[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4):163-164.
2
郭凯.
提高学生主动性 争取高效的第一课时[J]
.新课程,2016,0(22):81-81.
3
黄发长.
自然存在与观念抗衡[J]
.新课程(综合版),2009(1):91-92.
4
陈俊丹,杨春红,李志正.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0(2):171-172.
5
钱琴红.
浅谈班主任沟通的艺术[J]
.中学教学参考,2011(33):118-118.
被引量:4
6
文学永.
激发学生的发表欲[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7(6):29-29.
7
欧争青.
“引”出感动——浅谈引读策略[J]
.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0(2):78-78.
8
郑伟,王霞,张宏坤,蔡柏岩.
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的若干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179-179.
9
宋征,刘黛.
利用生活资源开展综合学习[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2(4):37-37.
10
周围.
论人性与教育人性化[J]
.教育探索,2011(3):8-10.
被引量:7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