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27,共6页
The Voice of Dharma
同被引文献254
-
1黎小明.广州与古代僧人的海外往来[J].海交史研究,1986(1):59-64. 被引量:2
-
2周中坚.古代南海交通中心的变迁[J].海交史研究,1982,0(1):108-112. 被引量:2
-
3聂德宁.隋唐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佛教文化交流[J].南洋问题研究,2002(3):1-7. 被引量:2
-
4李清,梅晓萍,吴鸿洲.魏晋南北朝僧医的医学成就[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24-26. 被引量:7
-
5张诒三.走过初唐佛典的一串脚印 读《初唐佛典词汇研究》[J].博览群书,2005(6):116-119. 被引量:1
-
6谢方.中国史籍中的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考[J].南亚研究,1984(4):18-22. 被引量:1
-
7房定亚,耿引循,耿引曾.从《外台秘要》看印度医学对我国医学的影响[J].南亚研究,1984(2):68-73. 被引量:8
-
8冯相磊.义净对根本说一切有部律的译传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S5):102-102. 被引量:3
-
9王邦维.“都广之野”、“建木”以及“日中无影”[J].中华文化论坛,2009(S2):46-50. 被引量:7
-
10武伯纶.读僧义净的两本书[J].人文杂志,1980(2):35-3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8
-
1陈明.俄藏敦煌文书中的一组吐鲁番医学残卷[J].敦煌研究,2002(3):100-108. 被引量:8
-
2勾利军,贾金成.略论唐代的佛教医籍及其特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2):182-186. 被引量:2
-
3顾加栋,周祥龙.略论佛教医学的思想源流及其中国化[J].医学与哲学(A),2010,31(6):79-80. 被引量:8
-
4周阔.四大文明古国早期医学的咒语治病术[J].医学信息,2012,25(12):424-425.
-
5董琳.释“明医”[J].史学集刊,2014(5):118-123. 被引量:1
-
6付爽.晋唐汉佛教医学研究述评[J].河南中医,2017,37(1):21-29. 被引量:1
-
7黄益.义净研究在中国——中国学者对唐三藏义净法师的研究综述[J].德州学院学报,2019,35(5):1-13. 被引量:2
-
8陈明.“八术”与“三俱”: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印度“生命吠陀”医学理论[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3,22(1):26-41.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33
-
1姜喜铃,孙伟,李伟杰,李榕涛,郑希龙.斯里兰卡阿育吠陀传统草药资源概况[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8):2964-2978.
-
2于业礼.俄藏《平脉略例》写本残叶(Дx08644)新考——兼谈敦煌医学文献中的非卷轴装写本[J].医疗社会史研究,2020(1):187-198.
-
3王兴伊.吐鲁番文书《耆婆五脏论》《诸医方髓》申论[J].敦煌研究,2022(5):152-158.
-
4买提赛迪·买提斯迪克.关于古代印度医学[J].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学报(维文),2013(5):80-87.
-
5张辉,张如青.敦煌吐鲁番《五藏论》文献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1):62-64.
-
6李应存,李金田,史正刚.俄罗斯藏敦煌医药文献的学术价值初探[J].中医药通报,2006,5(3):33-38. 被引量:1
-
7阿依先.祈佛求道、护祐诞生——以敦煌《难月》诞育愿文为中心[J].敦煌学辑刊,2007(2):150-159. 被引量:1
-
8罗艳秋,郑进.藏医学与印度医学源远流长的关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5):8-9. 被引量:9
-
9李应存,李金田,史正刚.俄罗斯藏敦煌文献Дх18165R、Дх18165V佛儒道相关医书录释[J].甘肃中医,2008,21(4):17-18. 被引量:1
-
10刘家瑛,杨德利.浅析中印传统医学的交互影响[J].世界中医药,2008,3(4):249-250. 被引量:6
-
1索南才让.莲花生及其对藏传佛教的贡献[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29-36. 被引量:3
-
2向祖佑.这六服后悔药 你求不来[J].大家健康,2014(6):53-53.
-
3邓殿臣.斯里兰卡佛教中的大乘佛教思想[J].法音,1999,0(10):30-32.
-
4李正华.获取知识三种方法[J].青年博览,2010(4):5-5.
-
5刘海叶.浅谈藏传因明与内明的关系[J].才智,2013(24):239-239.
-
6昭慧.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J].佛学研究,2006(1):44-58.
-
7向传清,刘庆斌.消除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教育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4):46-46.
-
8星云.观心五法[J].晚晴,2014,0(10):76-76.
-
9Simon Hjermind Jersen 何洋.暮光[J].景观设计,2015,0(2):6-7.
-
10周文英.中国逻辑思想史稿(连载之五) 第五篇 隋唐时期因明的输入(下)——因明输入的前因与后果[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2(2):4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