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府新论》
2000年第S1期90-93,共4页
New Horizons from Tianfu
同被引文献62
-
1潘显一,汪志斌.黄龙地区宗教文化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2):232-237. 被引量:3
-
2洛桑扎西.藏族曾普遍实行过火葬[J].西藏研究,1997(2):114-117. 被引量:3
-
3周尚意.蒙特利尔“民族岛”的空间结构[J].人文地理,1997,12(2):17-21. 被引量:1
-
4鲁西奇.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区域”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50(6):81-86. 被引量:22
-
5仁真洛色.甘孜藏区丧葬习俗的地方性和民族性[J].中国藏学,1990(2):127-136. 被引量:10
-
6菊地利夫,辛德勇.历史地理学基本概念的革新——《历史地理学导论》选载之二[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7,2(2):135-157. 被引量:3
-
7牛文元.生态环境脆弱带ECOTONE的基础判定[J].生态学报,1989,9(2):97-105. 被引量:318
-
8李星星.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J].中华文化论坛,2005(3):124-130. 被引量:87
-
9邹本涛.辽西走廊文化特质探察[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5):119-122. 被引量:11
-
10于坚.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第6名——琶琶弦上说相思:丽江大研镇[J].中国国家地理,2005(10):494-49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5
-
1艾南山.横断山的地缘环境及民族文化旅游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3):130-136. 被引量:4
-
2管彦波.关于民族地理学学科体系建设中相关概念的辨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11. 被引量:1
-
3朱雅雯,朱普选.青藏高原丧葬类型及空间特征[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2):64-67. 被引量:1
-
4何俊楠,崔珩.川西民族走廊历史城镇空间演进探析--以松潘古城为例[J].华中建筑,2021,39(4):76-80. 被引量:1
-
5杨荣涛,丁利娟.国家在场与文昌信仰:明清时期岷江上游地区文昌信仰的考察[J].宗教学研究,2022(2):188-194.
二级引证文献7
-
1吴其付.藏彝走廊与遗产廊道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07,27(4):48-53. 被引量:22
-
2岳小国,陈红.不被“整合”的向心力——民族走廊“国家化”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3,24(2):37-44. 被引量:9
-
3罡拉卓玛.苯教理论体系下的藏族早期丧葬仪式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6(6):15-20. 被引量:2
-
4陈兴.横断山脉中南段文化景观区划及旅游开发策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2):95-105. 被引量:5
-
5何俊楠,崔珩.川西民族走廊历史城镇空间演进探析--以松潘古城为例[J].华中建筑,2021,39(4):76-80. 被引量:1
-
6郝占鹏,代伦,辛武唐,姜垒.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空间形态特征及演变动因[J].华中建筑,2024,42(2):139-142.
-
7艾南山.从横断山谈藏彝走廊[J].藏学学刊,2008(1):1-5. 被引量:1
-
1汉族已在新疆繁衍生息两千多年[J].共产党人,2009(15):50-51.
-
2张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新长征(党建版),2015,0(4):20-21.
-
3艾佳慧,Liao Zhenyun.从风险和信息的角度看灾后重建中的两个法律问题[J].中国法律(中英文版),2008(4):16-17.
-
4童恩正.四川西北地区石棺葬族属试探——附谈有关古代氐族的几个问题[J].思想战线,1978,4(1):72-77. 被引量:29
-
5向济萍,周健.广西民族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共党史研究,2001(5):87-90.
-
6裴圣愚.萨赫勒地带宗教冲突研究——兼论中国民族走廊研究的新视角[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8-63.
-
7《武陵民族研究》专栏稿约[J].民族论坛,2012,0(07X):114-114.
-
8裴田夫,张继禄,邓寿明.川西剿匪[J].红岩春秋,2009(2):51-58.
-
9绿色流域.雅砻江水电与民族考察[J].绿叶,2014(3):56-65.
-
10奇迹铸丰碑——四川地震灾区纪行[J].党的生活(河南),2010(11):1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