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东牙病防治》
2000年第S1期435-436,共2页
Journal of Dent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二级参考文献1
1 J. H. J. Huis in’t Veld,W. H. Palenstein Helderman,O. Backer Dirks. Streptococcus mutans and dental caries in humans: a bacteri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study[J] 1979,Antonie van Leeuwenhoek(1):25~33
共引文献11
1 魏国贤,熊卫星,陈智,赵心臣.唾液获得性膜原位葡聚糖与变形链球菌和茸毛链球菌附着关系的实验研究[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5,5(1):6-8.
2 刘琪,罗宗莲,周学东.变形链球菌遗传Ⅰ型JBP和Ⅲ型6715表面形态的电镜观察[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6,14(1):6-7. 被引量:3
3 蒋丹,宁美芝,葛剑平,蒲晓芬,周学东,胡涛.远缘链球菌黏附与游离状态下合成胞外多糖的比较[J] .上海口腔医学,2007,16(1):77-80. 被引量:3
4 张平.变形链球菌与远缘链球菌致龋毒力因素的差异[J]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7,24(1):24-27. 被引量:2
5 方会清,吴补领,沈卫,邓爱停.老年人高龋患者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酸能力的研究[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5(4):223-225. 被引量:1
6 佟卉春,刘淑杰,丛辉.远缘链球菌与乳牙龋病关系的研究[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9,9(4):271-273. 被引量:4
7 刘艳玲,刘正,冯希平,周静.儿童猛性龋变链菌分离株的产酸性[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11(5):282-286. 被引量:1
8 刘艳玲,刘正,冯希平,周静.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分离株耐酸性实验研究[J] .口腔医学纵横,2001,17(4):256-258. 被引量:2
9 文冰,周汝俊,胡国柱,杨健,唐镇.抗变形链球菌IgY抑制变链菌产酸的实验研究[J]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2,42(1):45-47.
10 程茜,刘艳铃,刘琪,张绍伟.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对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1,24(6):492-49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45
1 李军科.牙周病的病因学说[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4,25(z1):153-154. 被引量:4
2 伍继红,郝毅,郭志清,田华.运用牙菌斑指数评价银川市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J] .宁夏医学院学报,1994,16(3):278-279. 被引量:2
3 蔡玉华,刘梁,韩丁献,刘长林.三叶委陵菜根化学成分的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9):32-33. 被引量:9
4 张石革.龋齿、急性牙髓炎、牙龈炎及智齿冠周炎与药物治疗[J] .中国药房,2006,17(2):159-160. 被引量:7
5 刘梁,韩定献,周军,刘长林,杨占秋.三叶委陵菜根中三萜类化合物抗病毒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484-1485. 被引量:15
6 黄力子.牙菌斑与龋病、牙周病的奥秘——口腔生物电化学理论[J] .科学中国人,2006(9):56-61. 被引量:3
7 王庆贺,李志勇,沈阳,林厚文,舒薇,周剑斌.委陵菜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7):1434-1436. 被引量:21
8 高学军.龋病的多因素特征与发病的关键因素[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1):3-5. 被引量:9
9 [4]卞金有,主编.口腔预防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5-126.
10 [1]杨是,石四箴.口腔预防医学及儿童口腔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20.
引证文献8
1 王春丽,洪黛玲.学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76-177. 被引量:3
2 李齐宏,文军,薛洋,陈强,周健,曾照斌,张磊磊,刘芳娥.木糖醇牙膏对菌斑抑制效果的临床试验[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5,15(6):331-333. 被引量:11
3 孙群,王春丽.不同年龄组儿童牙面菌斑检测及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9):817-818. 被引量:2
4 郑利光,牛桂田.菌斑染色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 .中国药师,2006,9(10):932-933. 被引量:1
5 罗新舟,丁洁,韩定献,王俊,刘梁.三叶委陵菜根对致龋齿菌抑菌作用的研究[J] .湖北中医杂志,2008,30(2):61-62. 被引量:1
6 李静丽,周丽萍,周东升.氨硝酸银治疗早期龋齿100例观察[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7):189-190. 被引量:3
7 魏玉洁,马璇,刘金文,张玉君,季志红.一种含没食子皮肤黏膜抑菌剂的抑菌效果试验观察[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7):505-506. 被引量:2
8 张月如,侯亚娟,王宏远.牙科修复材料的抗菌作用研究进展[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2,23(6):456-4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4
1 房淑娟.口腔健康教育在儿童口腔保健中的作用[J]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12). 被引量:4
2 林丽珠,周超美,余其慧,叶亚玉.口腔健康教育PRECEDE-PRECEDE模式对小学生知信行影响的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7):537-539. 被引量:11
3 徐映红,黎昌健,杨松,曹新华,陈玲.木糖醇在牙膏中的应用现状[J] .牙膏工业,2006,16(4):37-38. 被引量:2
4 张松青,游鹏程,郑笈,郑沁鈊.木糖醇在医药领域的应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1):1582-1584. 被引量:32
5 张辉伟,张风华,张峥,郭剑虹.木糖醇口香糖防龋效果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1):43-44. 被引量:3
6 胡爱云,李少兰,刘学恒.刷牙指导对替牙期儿童刷牙效果的对比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15):152-154. 被引量:1
7 张辉伟,张风华,张峥,郭剑虹.木糖醇对唾液和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8):932-934. 被引量:2
8 张辉伟,张风华,张峥,白鹤翔.木糖醇口香糖对妊娠期牙龈炎和牙菌斑作用的研究[J] .河北中医,2010,32(9):1432-1434. 被引量:3
9 吴远,顾涛,康晓磊,甘海波.儿童口腔环境的特点及牙膏的选择[J]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1,21(6):50-51.
10 邓爱停,陈峰.固定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4):55-58. 被引量:9
1 郑晓萍.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122-122. 被引量:6
2 曾素娟,陈亮,徐冬雪,刘亚蕊,杨岚.知识宣教在低龄儿童口腔保健中的作用[J] .广州医学院学报,2014,42(1):87-89. 被引量:2
3 王仲杰,张广耘.环磷酰胺促牙周炎发病作用的实验研究[J]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12):16-17.
4 鲍海,何索.腭裂修复术前后龋病活跃性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7):70-71. 被引量:1
5 吴红霞.应用第一恒磨牙龋均预测龋活跃性的调查分析[J]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8,7(4):191-192.
6 华咏梅,王祝玲,石四箴.儿童固定矫治中龋病活跃性变化的观察[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6):14-16. 被引量:16
7 岳松龄.龋病活跃性预测 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之十[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18(8):421-424. 被引量:4
8 聂文平.儿童龋病中正畸固定矫治器影响龋病活跃性的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9):44-45. 被引量:1
9 李生娇,曹志中,周中华.糖皮质激素对牙周炎发病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2,18(4):253-255. 被引量:18
10 刘加荣,边专,贺红,韩光丽.正畸治疗对儿童龋病活跃性影响[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3,13(5):267-269.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