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本能·死亡——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三大母题论
被引量:1
出处
《华文文学》
2000年第3期49-52,共4页
Literatures in Chinese
同被引文献13
-
1颜纯钧.怎一个“生”字了得——初读黄碧云(上)[J].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7(2):7-11. 被引量:8
-
2张和龙.人类社会的自由难题——评安东尼·伯吉斯的《发条橙》[J].外国文学评论,2002(1):63-71. 被引量:21
-
3周伟红.双重阴影之下的挣扎——黄碧云小说论[J].当代文坛,2002(1):75-77. 被引量:2
-
4孙宜学,陈涛.重复:黄碧云小说的一道奇观[J].当代作家评论,2007(2):134-138. 被引量:2
-
5吴冰.转折时代的生命体验:黄碧云小说的内蕴[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1):107-108. 被引量:1
-
6刘绍铭.写作以疗伤的“小女子”──读黄碧云小说《失城》[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1):16-25. 被引量:4
-
7刘永.卡在喉咙里的金戒指——略论黄碧云小说的暴力美学特点[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5):67-70. 被引量:2
-
8李明夏.勒·克莱齐奥小说的音乐性:论《饥饿间奏曲》的《波莱罗》情结[J].中国比较文学,2014(2):107-113. 被引量:2
-
9许子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小说与“香港意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6(6):36-41. 被引量:11
-
10冯小桐.巴赫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解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33(3):149-153. 被引量:2
-
1袁良骏.香港小说风格流派述论[J].文学评论,2008(6):184-187.
-
2闾丘露薇.我渴望真实的生活[J].人民文摘,2005,0(6):9-11.
-
3曹民伟.这是最好的时代[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7,0(12):26-26.
-
4李先瑞.论日本私小说的文学土壤——日本私小说的历史和社会成因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8(2):106-109. 被引量:8
-
5方胜.王维诗歌用典析谈[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0):18-21. 被引量:1
-
6钱仲联,涂晓马.犹有壮心歌伏枥——钱仲联先生访谈录[J].文艺研究,2003(5):66-75. 被引量:6
-
7李沛蕾.来自复调理论的不同回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鲁迅的复调小说比较研究[J].北方文学(中),2012(4):34-34.
-
8黄子平.没有故事的故事[J].书城,2007(6):23-26.
-
9赵稀方.寻求文化身份──也斯小说论[J].小说评论,2000(1):72-77. 被引量:1
-
10居田.牛渔逸事[J].垂钓,2002,2(6):5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