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9-13,19,共6页
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同被引文献8
-
1邵春霞.改革进程中中国党际关系模式的优化[J].政治与法律,2000(5):40-43. 被引量:7
-
2林怀艺.民主党派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1):7-9. 被引量:1
-
3欧阳斌.越共政改20年[J].决策与信息,2006(7):55-59. 被引量:2
-
4朱昔群.政党政治市场与政党制度的发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5):87-91. 被引量:10
-
5新华社记者 陈键兴 茆雷磊.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004).
-
6林怀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政党制度的完善和优化[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4):29-32. 被引量:3
-
7王继宣.“三个代表”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6):23-29. 被引量:3
-
8安徽省统战调研重点课题组.加入WTO与我国政党制度建设[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6):30-3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
-
1刘清华.试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路径[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22(3):45-48. 被引量:1
-
2向鑫.近五年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研究综述[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2(2):28-31.
-
3黄焕汉.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在越南的本土化研究[J].创新,2013,7(3):95-98.
-
4韦国善,李艳.马克思主义越南本土化的胡志明思想成果探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1(2):55-57.
-
5王思行.论党的领导入法入规[J].中国司法,2022(9):15-21. 被引量:1
-
1叶介甫.新中国第一任统战部长李维汉[J].党史博览,2013(2):27-31.
-
2王森.无党派人士称谓的发展变化[J].新湘评论,2016(10):41-42. 被引量:1
-
3姚顺忠.周恩来求真务实精神在政协工作中的体现[J].觉悟,2012,0(3):42-44.
-
4宋月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是怎样确定下来的[J].上海支部生活,2009(8):62-62.
-
5师哲,李海文.波匈事件与刘少奇访苏[J].百年潮,1997,0(2):11-17. 被引量:15
-
6羊君.要认真把中国自己的工作做好——回顾八届二中全会对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的事件的思考[J].党的文献,1991(4):29-34.
-
7陈昕.苏共二十大与波匈事件对中国反右斗争的影响[J].湘潮(理论版),2015(4):12-14.
-
8李冬梅.论20世纪50年代苏共二十大及波匈事件对中国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影响[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17-19.
-
9罗珍.50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演变的实质[J].哈尔滨学院学报,1999,21(2):80-82.
-
10黄铭.1956年波匈事件与中国[J].人文杂志,1996(1):67-7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