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15,共6页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同被引文献88
-
1赵秉志,阴建峰.论新中国刑法立法的客观影响因素[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10-119. 被引量:5
-
2江溯.刑罚的文化分析——大卫·加兰德刑罚社会学研究[J].清华法学,2008,2(5):140-159. 被引量:8
-
3刘仁文.构建我国立体刑法学的思考[J].东方法学,2009(5):3-12. 被引量:22
-
4柏元海.实事求是与詹姆士实用主义比较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5):51-58. 被引量:3
-
5马克昌.罪刑法定主义比较研究[J].中外法学,1997,9(2):31-40. 被引量:63
-
6董瑶舆.宪法社会学及其在日本的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1985(4):53-57. 被引量:2
-
7李洁.中国有权刑法司法解释模式评判[J].当代法学,2004,18(1):81-91. 被引量:20
-
8邱兴隆.折衷刑的理性反思[J].法学评论,1999,17(3):25-37. 被引量:2
-
9沈宗灵.比较法学的方法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2(3):8-13. 被引量:16
-
10高铭暄.试论我国刑法改革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1996(5):12-18. 被引量:34
二级引证文献29
-
1赵秉志,陈冉.法界泰斗 杏坛大师——高铭暄教授的人生历程及其学术贡献[J].河北法学,2023,41(11):2-23.
-
2赵秉志,彭凤莲.刑法立法是现代刑事法治建设的基础——高铭暄教授刑法立法活动及立法思想之考察[J].刑法论丛,2022(4):83-136.
-
3高铭暄.新中国刑法学六十年发展的简要历程和基本经验[J].法学杂志,2009,30(11):1-7. 被引量:6
-
4陈璐.刑法学研究方法分类研究[J].时代法学,2010,8(2):69-75. 被引量:3
-
5张梽功.关于刑法学研究方法的思考——以刑法教科书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0):251-252. 被引量:1
-
6高娜,李立丰.开创性领导意识之阙如:当今中国大陆法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性缺失[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5):141-146.
-
7李立丰.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中事实审、法律审分离模式之提倡[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8,31(1):5-13. 被引量:3
-
8龙长海.事实的犯罪构成与法律的犯罪构成——犯罪构成二重性之提倡[J].刑法论丛,2011(1):120-154. 被引量:1
-
9张心向.我国刑法规范研究路径检视与反思[J].刑法论丛,2011(3):70-110.
-
10高铭暄,孙道萃.我国刑法立法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十周年[J].河北法学,2019,37(5):2-13. 被引量:15
-
1张玉明.“中国梦”研究综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4):92-92. 被引量:1
-
2张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综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1):79-82. 被引量:2
-
3陆晓禾.“以德治国”的研究现状和思考[J].党政论坛,2001(10):43-45.
-
4赵新华.世纪之交民商法学研究的五年回顾与展望[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7(1):22-26. 被引量:3
-
5申晋云.抓好党建工作是书记应尽的职责[J].创造,1999,7(3):10-11.
-
6王树发.重温党章是当前党员教育的重要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1995(4):24-25.
-
7魏立文.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省纪委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综述[J].党的建设,1996(5):6-7.
-
8跨世纪的宏伟纲领——祝贺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J].春秋,1995,0(5):1-1.
-
9本刊评论员.深入学习理论 奋力开拓前进[J].求知,1997(1):3-4.
-
10李庆刚.苏区精神研究述评[J].高校社科动态,2007(6):10-1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