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2期10-17,共8页
同被引文献15
-
1吴群刚.西部经济结构:以大调整促大开发[J].瞭望,2000(44):10-19. 被引量:3
-
2张立群.“十五” 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J].瞭望,2000(43):6-8. 被引量:1
-
3赵长茂.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J].瞭望,2000(47). 被引量:1
-
4白永秀,任保平.加快西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内部文稿,2001(3):22-24. 被引量:3
-
5朱镕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01..
-
6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1999..
-
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M].人民出版社,2000..
-
8加快中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课题组.加快中西部工业化进程的新思路及政策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1999,(9).
-
9朱镕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N].光明日报,2001-03-17.
-
10张立群.我国经济在转型中步入常态运行[J].瞭望,2001(1):8-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9
-
1方辉振.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突破五大障碍[J].理论前沿,2002(7):28-30. 被引量:1
-
2孙常毅,孙长生.新一轮结构调整势在必行[J].理论观察,2001(2):19-21.
-
3周靖,李艳纯.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5(6):120-127. 被引量:1
-
4吴炯.经济转型视角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展望[J].财经界,2014(2):32-32. 被引量:4
-
5邱家洪.“十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面面观[J].经济师,2001(7):161-162.
-
6郭俊华.加快新一轮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3):93-97.
-
7安增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2,16(1):26-29. 被引量:3
-
8蒋万胜.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及政策取向[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15(2):82-86. 被引量:1
-
9苏树军,王卫东.新疆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4):21-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周靖.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4):19-21.
-
2陈文锦.新疆兵团非国有经济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7(08X):220-221.
-
3刘海潮.基于价值网络的战略变化效应扩散机制——动态战略管理研究的新问题[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11):110-113. 被引量:7
-
4刘海潮.我国宏观经济转型的微观诠释——企业战略变化[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9):65-67. 被引量:1
-
5陈强胜.30年来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8):24-27. 被引量:4
-
6李珂,庄从从.基于生态文明下的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J].现代商业,2014(13):86-87.
-
7陈新军.经济结构调整视域的经济转型策略[J].商,2015,0(13):279-279.
-
8杨默涵,陈晓慧,覃婕.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的时代特征和新要求[J].犯罪研究,2017(4):21-32.
-
9吴向阳.全球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取向分析[J].商业研究,2003(21):24-27.
-
10钟宇钰.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分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J].时代金融,2014(5X):48-48.
-
1陈荧.紧紧围绕主线 抓住调整重点[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0(6):5-6.
-
2国家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重点业已确定[J].新视野,1994(4):64-64.
-
3夏剑霞.风险评估中的民众参与和法律需求[J].检察风云(社会治理理论专刊),2015,0(4):21-22.
-
4王建军.关于推进乡镇行政体制创新的思考——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J].中国发展观察,2010(3):35-37. 被引量:1
-
5王晓冬.中美水污染防治法比较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70-74. 被引量:5
-
6秦天宝.中美大气污染防治法之比较[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2,14(2):11-13. 被引量:7
-
7王和平.结构大调整 重点是工业——对五通桥区经济结构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思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0,2(5).
-
8程宗璋.重建我国政府与国企法律关系的探索[J].上海经济研究,2000,12(12):17-21.
-
9若华.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对劳动力市场提出新要求:第二轮调整重点是解决结构性矛盾[J].上海劳动保障,2002(20):26-27.
-
10赵桂枝.论劳动法调整重点的转移——从个别劳动关系到集体劳动关系[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24):5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