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COOL一代”中国沿海城市中学生社会文化特征调查报告(续)
被引量:1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27,共5页
China Youth Study
同被引文献8
-
1吴小英.英国学者论青少年、青少年文化和青少年研究[J].青年研究,1998(3):43-48. 被引量:6
-
2孟登迎.“亚文化”概念形成史浅析[J].外国文学,2008(6):93-102. 被引量:131
-
3马中红.2012年中国青年亚文化研究论略[J].青年探索,2013(6):5-12. 被引量:12
-
4张洪东.青少年极限运动亚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3,34(4):64-66. 被引量:6
-
5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课题组,马中红.新媒介空间中的青少年文化新特征--“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6(7):58-66. 被引量:28
-
6瞿钧,孙抱弘.法国青少年文化现状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7,26(4):103-110. 被引量:2
-
7龚长宇.酷文化·青年价值观·社会转型[J].青年研究,2002(2):30-35. 被引量:32
-
8高亚萍.“亚文化”视野中的青年流行文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3(5):67-71.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9
-
1王晓林,蒋跃辉,隆承宏.新时代乡村小广场特色冰雪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4):12-15. 被引量:5
-
2马荣桢.冬奥背景下的冰城形象传播策略探析[J].传播力研究,2021,5(33):12-13.
-
3崔旭艳,殷怀刚.中国梦与奥林匹克风——《体育与科学》“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北京冬奥会后期效应”学术工作坊综述[J].体育与科学,2022,43(2):8-16. 被引量:10
-
4国英男.青少年冰雪运动培训机构长效机制研究[J].拳击与格斗,2022(10):25-27.
-
5李兆宁,王雷.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冰雪表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符号学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23,45(4):32-37.
-
6张娇,武旋.都市青年新消费:时尚潮酷场景及其对城市消费的影响作用——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24(4):4-13.
-
7许又姜宇.街舞青年:体育的亚文化资本及其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24(4):95-104.
-
8陈玉萍.我国冰雪运动的文化形态、价值意蕴与高质量发展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4,39(3):52-58.
-
9梁越,邵丹.中国元素策略对Z世代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J].丝绸,2024,61(6):87-97.
-
1杨进.浅谈新时期青少年的道德建设[J].福建理论学习,2002,0(3):16-17.
-
2吴龙贵.“农民工不愿外出”是有力的维权[J].农村农业农民,2009(10):7-7.
-
3风笑天.城市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不同视角中的图像[J].青年研究,2002(8):36-40. 被引量:10
-
4危机决策:Be cool![J].商学院,2009(7):16-16.
-
5吴晓波.或可不杀“小姑娘”[J].商周刊,2008,0(7):78-78.
-
6staff reporter ZHAO YAYUAN.The Cost of Cool[J].China Today,2011,60(2):46-48.
-
7新加坡掀起“汉语热”在新加坡说汉语“COOL”[J].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1(11):127-128.
-
8朱卫清.保持“COOL”,甩掉挫折![J].检察风云,2005(7):76-77.
-
9斯华浓.“洋打工”,姐妹花噩梦——记录偷渡少女无法启齿的噩梦[J].法律与生活,2005(5):29-30.
-
10本刊编辑部,依孜.让孤独的花朵沐浴阳光成长——关注湖南民族地区留守儿童[J].民族论坛,2011,0(6X):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