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z1期76-78,共3页
Journal of Jiangxi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同被引文献15
-
1姜晓萍,马凯利.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5(1):1-5. 被引量:94
-
2周鲁霞.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变革取向[J].中国行政管理,2005(11):32-33. 被引量:9
-
3沈传亮,王伟.公务员群体的职业地位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1):39-42. 被引量:10
-
4韩勇,廉永杰.“考公务员热”现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76-79. 被引量:14
-
5沈蓓绯.走向公务员职业何其难——当代大学生热考公务员的冷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5(3):8-12. 被引量:17
-
6宋慧杰.公共管理视角下对“公务员热”现象的剖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2):66-69. 被引量:21
-
7许传新.“公务员热”的台前幕后[J].人力资源,2007(05S):62-63. 被引量:4
-
8张仲华.“公务员报考热”背后的需要层次变化分析[J].职业圈,2007(03X):143-144. 被引量:9
-
9谁捧红了公务员?考公务员热催生考公专业户[N].杭州:钱江晚报,2006-06-06.
-
10刘芳.公务员考试:一次都不能少[N].北京:中国青年报,2006-11-29.
二级引证文献23
-
1贾志欣,郭旗,金勇.“公务员热”现象分析——以大学生考公务员热为观察视角[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S1):216-218. 被引量:4
-
2敖向姣.对公务员考试热的政治心理分析[J].中国商界,2010(7):362-363. 被引量:3
-
3孙涛,杨妍.当前“公务员热”的政治学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8,23(9):41-44. 被引量:6
-
4刘晶晶.基于职业优势的我国公务员报考热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2008,6(24):55-56. 被引量:1
-
5程亚莉,马全英.当前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现状、动因及启示——以武汉市高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4):15-17. 被引量:1
-
6杨伟,荣佳.“公务员热”背后的经济学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2):272-272. 被引量:1
-
7李志,程珺,王麒凯.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动机的探索性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26(6):108-112. 被引量:11
-
8莫非非,马思腾.从地区与岗位两个角度略谈我国公务员报考过程中的怪现象[J].现代营销(下),2011(7):240-241.
-
9董诺.大学生考公务员热个体心理态势分析——公务员考生的个案调查[J].科教导刊,2011(22):214-214.
-
10郑克然.基于当代“公务员热”现象的理性分析[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4):11-13.
-
1李琴,何慧.从当前公务员“报考热”看我国公务员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7(9):485-486. 被引量:4
-
2公务员报考热有四个原因[J].人事天地,2008(12):53-53.
-
3卢绍武.关于公务员“报考热”的思考[J].中国人才,2008(4):20-21. 被引量:2
-
4李永强.从公务员报考热看我国当前公务员制度改革[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2(2):29-30.
-
5齐伟.浅谈报考公务员热折射出的经济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1,0(2X):11-11.
-
6黄秀珍,张伟婧.我国报考公务员热的现状与思考[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2(1):101-101.
-
7罗琎.关于公务员报考热的思考[J].魅力中国,2008(26):124-124.
-
8周剑.如何看待公务员报考热[J].人事管理,2003(192):24-24.
-
9侯兆晓.《公务员职业化》专题报道之二 给公务员一个新的定位——访深圳大学谭功荣教授[J].民主与法制,2009(11):6-7. 被引量:1
-
10袁渊.公务员报考热的多元视角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8(15):192-19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