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隐性采访”的底线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前,国内许多新闻记者,尤其是跑社会新闻的记者,热衷于"隐性采访".确实,隐性采访相对于公开采访,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能获取更多的新闻素材.有的报纸借记者"隐性采访"的功力,精心打造品牌,以增强媒体魅力.如<武汉晨报>的品牌栏目"王浩峰的眼",不仅武汉读者有口皆碑,被誉为"市民的眼睛"、"便衣警察",而且在全国新闻界也有较大的影响.栏目主持人王浩峰无数次乔装打扮,不畏艰险,深入到各个角落甚至"虎穴"暗访,现场抓拍、偷拍了数以千计震撼人心的新闻照片,通过揭露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激起人们的义愤,达到了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之目的,社会效果很好.
作者 袁志群
出处 《新闻实践》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1-43,共3页 Practical Journal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8

  • 1张继忠.分形[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 2李功伯.矿岩破裂成颗粒的分形研究(博士论文)[M].东北大学,1992..
  • 3[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中国环保总局监督管理司.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
  • 4[2]环境评价.陆雍森.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9
  • 5[3]环境质量评价学.叶文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
  • 6[4]环境评价概论.丁桑岚.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
  • 7N. Barton,V. Choubey. The shear strength of rock join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J] 1977,Rock Mechanics Felsmechanik Mécanique des Roches(1-2):1~54
  • 8胡尊国,苏军,李子丹.多孔介质孔隙的分形特征与分维数计算[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2,19(1):10-11. 被引量:9

共引文献3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