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列举几种高科技污染的例子 ,用来说明高科技发展与环境污染问题的关系 ;并对此问题进行思考 。
出处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80-83,共4页
Journal of Simao Teachers' College
参考文献2
-
1[1]吉田文和,张坤民,周北海译.高技术污染[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
2刘东峰.危险的太空偷乘者[J].科学实报,2000,11(30).
同被引文献10
-
1王秀梅.基因污染、生物安全与国际环境保护——《生物安全议定书》与国际环境法的新发展[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39-42. 被引量:4
-
2孟伟 罗宏.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难点:高新技术污染[N].中国环境报,2003年4月25日.
-
3Tullock, G. Excess Benefit.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1967,3 (2) :643-644.
-
4Sandmo, A. Optimal Tax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Externali- ties. Suedish Joural of Economics, 1975, (77) : 86-98.
-
5D. W. Pearce. The role of Carbon Taxes in adjusting to Global Warming. Economic Joural, 1991, ( 101 ) :938-948.
-
6蔡乾和,陈艳丽.科技进步与高科技污染的关系初探[J].探索与争鸣,2004,(11).
-
7魏珣,马中.环境税国际经验及对中国启示[J].环境保护,2009,37(1):85-88. 被引量:12
-
8张婷.警惕新的污染源:高技术污染——硅谷大气污染与环境恶化引起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9):105-106. 被引量:10
-
9郭永龙.高技术污染及其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24(3):42-44. 被引量:6
-
10魏伟,马克平.如何面对基因流和基因污染[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4):10-15.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7
-
1刘玉萍.高新技术产业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6(3):98-100.
-
2阎兆万.电子信息产业环保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卓越管理),2007(7):72-74. 被引量:3
-
3张攀,耿勇,陈超.基于能值分析的产业集聚区生态经济绩效评价研究[J].管理学报,2008,5(2):243-249. 被引量:18
-
4张攀,耿涌,姜艳玲.高新技术产业园生态建设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8):96-99. 被引量:4
-
5陈亢利,龚海华.高新技术污染及其对策思考[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0,3(1):54-58. 被引量:1
-
6王海飞.新型工业化视角下的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4):7-9.
-
7陈祖海,雷朱家华.中国环境污染变动的时空特征及其经济驱动因素[J].地理研究,2015,34(11):2165-2178. 被引量:54
-
1金淞,李金昌.论高科技污染的环境政策[J].管理世界,1996,12(6):182-187. 被引量:5
-
2孙志兴.高科技污染中毒事故触目惊心解决高科技污染问题刻不容缓[J].广东安全生产,2010(15):52-53.
-
3吴海蓉.对现代社会高科技污染状况的分析[J].科技信息,2007(6):217-217. 被引量:3
-
4蔡乾和,陈艳丽.科技进步与高科技污染的关系初探[J].理论月刊,2004(11):108-110. 被引量:2
-
5蒋桂萍.高科技污染问题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B):44-44. 被引量:1
-
6关劲峤,黄贤金,朱德明,夏太寿,张玉赋.高科技污染问题及驱动力模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4):48-51. 被引量:3
-
7李明俊,耿军军,叶皓,罗旭彪.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13(3):171-175. 被引量:8
-
8梁巧转.论高科技发展与环境承载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6(2):56-61. 被引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