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电力安全技术》
2006年第4期6-7,共2页
Electric Safety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45
-
1范玲.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5):23-24. 被引量:2
-
2沈功田,吴彦,王勇.液化石油气储罐焊疤表面裂纹的磁记忆信号研究[J].无损检测,2004,26(7):349-351. 被引量:11
-
3李小亭,沈功田.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涡流检测技术[J].无损检测,2004,26(8):411-416. 被引量:26
-
4李光海,刘时风,沈功田.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漏磁检测技术[J].无损检测,2004,26(12):638-642. 被引量:34
-
5李进宁.地上储罐的检测与维修——API 653介绍[J].油气储运,1994,13(4):23-24. 被引量:12
-
6蒋仕良,沈功田.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多层包扎与带内衬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技术[J].无损检测,2005,27(5):264-267. 被引量:9
-
7张万岭,沈功田.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换热器的无损检测技术[J].无损检测,2005,27(6):308-312. 被引量:13
-
8贺小明,沈立伟,杨萍.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监控[J].安防科技(安全管理者),2005(2):25-26. 被引量:3
-
9高坪纯治,邹有武.高碳钢高温氢蚀的断裂方式和声发射特性[J].无损探伤,1995(2):36-42. 被引量:4
-
10沈功田,张万岭,王勇.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低温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技术[J].无损检测,2005,27(11):592-595.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53
-
1章振华.浅析承压类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J].区域治理,2018,0(17):198-198. 被引量:1
-
2胡四海.基于ARM便携式智能电梯数据分析仪设计[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3):73-75.
-
3金仲军,毛谦敏.膜式燃气表气密性检测仪的研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11,22(1):15-19. 被引量:8
-
4朱霖,池作和,孙公钢,王进卿.一种适用于煤粉工业锅炉燃烧器的冷态流场特性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11,22(1):39-43. 被引量:8
-
5刘辉,周芸竹.帕累托图的锅炉事故分析方法[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11,22(3):286-290. 被引量:5
-
6曾宪阳,孙公钢,凌忠钱,池作和.竹材废弃物作为工业锅炉燃料的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9,20(2):144-148. 被引量:14
-
7王进卿,池作和,孙公钢,曾宪阳.一种新型燃用煤粉工业锅炉燃烧器流场特性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9,20(3):269-273. 被引量:13
-
8杨松迎,梁国伟,赵伟国,黄震威.低功耗超声热能表的实验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9,20(4):315-319.
-
9黎蓄,张博.基于连续卸船机的安全性评价测试[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6):181-183.
-
10刘志云,廖嘉,程秋平,李昌盛.观览类游乐设施关键部件安全检测方法研究[J].失效分析与预防,2012,7(3):167-171. 被引量:1
-
1李晓雪.电站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06(4):57-58.
-
2何朝文.施工用电接地故障保护安全技术管理[J].科学与财富,2015,7(9):94-94.
-
3刘正顺.安全技术管理在变电站二次接线与调试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4(21):194-194. 被引量:1
-
4孙明,武珂,李记叶.起重机械接地保护的探讨[J].装备制造,2014,0(S2):112-113.
-
5杜学超,成保,白亚礼.六氟化硫开关类设备现场检修安全技术管理[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8,21(6):142-144. 被引量:6
-
6周鑫,马孝民,马保军,胡松杰,刘静.变电站二次接线及调试阶段的安全技术管理[J].电力安全技术,2010,12(6):62-63.
-
7薛洪涛,唐永东.变电站二次接线及调试阶段的安全技术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2):165-166. 被引量:4
-
8黄建康.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技术管理举措之研究[J].通讯世界(下半月),2016(11):128-129. 被引量:5
-
9陈祖嘉.对现场规程规范化的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1998(5):13-17.
-
10徐义,贺小明,冷玉峰.发电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建设[J].湖北电力,2008,32(S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