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作者之死”的反思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68年,罗兰·巴特发表了《作者之死》一文,给作者的中心地位以颠覆性的打击,从而使读者和文本的重要意义得到重视。然而,在这个以读者和文本为中心的时代,作者是否已经完全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走向了死亡?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索,并得出结论:在读者和文本为中心的时代,作者的地位和作用仍不容忽视。如果抛开作者只谈文本,就会导致文本的肢解和作者原意的歪曲,从而影响对文本的全面理解。
出处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72,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15

  • 1谢天振.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解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J].外国语,2000,23(3):53-60. 被引量:129
  • 2萧晓红.告别神圣之光——20世纪西方文艺美学中的作者论[J].文学评论,1998(6):109-118. 被引量:5
  • 3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1.162.
  • 4[2]刘小枫. 接受美学译文集[C]. 北京: 三联书店,1989.
  • 5[13]王逢振,等.最新西方文论选[C].广西漓江出版社,1991.
  • 6[5]巴赫金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 7[9]凯特琳·克拉克,迈克尔·霍奎斯特.米哈伊尔·巴赫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 8[12]雷班·乔纳森.现代小说写作技巧:实用文艺批评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 9巴赫金.陀思妥也夫斯基诗学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88.104、29、1、4.
  • 10(古希腊)柏拉图著,朱光潜.文艺对话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共引文献42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