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育反哺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文化人类学的视域中,文化反哺是晚辈向长辈传递知识、进行教化的逆向教育过程。随着"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教育反哺也正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反哺颠覆了教育原有的表现形式并赋予了社会发展以新的意义。
作者
郑雪松
机构地区
河南新乡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出处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文化传承
教育反哺
文化人类学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I2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
1
郑金洲.
教育反哺刍议[J]
.教育研究,2008,29(5):26-29.
被引量:29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周怡.
代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
.社会学研究,1994(4):67-79.
被引量:87
2
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J].社会学研究,2000,(2).
3
张雁华.
论文化反哺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4(6):44-49.
被引量:27
共引文献
28
1
陈绍灿.
教师,请开放地迎接“教育反哺”[J]
.课程教学研究,2013(9):91-94.
被引量:2
2
陶珑.
论当前中国高校教师的道德失范及应对之策[J]
.理论与改革,2009(2):119-122.
被引量:1
3
王晓明,李瑶.
教育反哺的价值论述及其展望[J]
.科教文汇,2009(10):6-6.
被引量:5
4
安富海.
课堂交流:实质、特点及策略[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6):56-59.
被引量:7
5
李峰.
论文化反哺视野下学校文化之建构[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1):4-5.
6
李早霞.
教育反哺:论大学和谐师生关系[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5):39-42.
被引量:7
7
张蕊,张永舒.
后喻文化时代的特征:设置自主课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J]
.基础教育,2010,7(6):27-29.
被引量:1
8
张旸.
事实与可能:学生需要与成人的教育需要之关系[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2):170-176.
被引量:3
9
李早霞,罗勇.
大学课堂:大学生成长的基点[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0(6):65-68.
被引量:4
10
马良.
文化反哺:大学生过度社会化与辅导员嵌入性行为研究[J]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28(6):15-1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9
1
刘晓东.
论成人也应向儿童学习——从玛格丽特·米德的代沟理论看成人与儿童的关系[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05(10):27-29.
被引量:6
2
郑金洲.
教育反哺刍议[J]
.教育研究,2008,29(5):26-29.
被引量:29
3
李莹.
信息对称环境下家庭教育的后喻文化特征[J]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38-40.
被引量:1
4
王晓明,李瑶.
教育反哺的价值论述及其展望[J]
.科教文汇,2009(10):6-6.
被引量:5
5
王琪延,罗栋.
北京市老年人休闲生活研究[J]
.北京社会科学,2009(4):23-28.
被引量:33
6
杨德广,张瑞田.
6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J]
.现代大学教育,2009,25(6):27-32.
被引量:25
7
陈栩.
后喻文化视角下的师幼关系转向[J]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2011(10):16-18.
被引量:1
8
雷雳,王争艳,李宏利.
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
.教育研究,2001,22(6):49-53.
被引量:69
9
黄河清.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J]
.教育评论,1998(2):41-43.
被引量:21
10
赵宇翔.
数字悟性:基于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概念初探[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6):43-54.
被引量:53
引证文献
3
1
清华企业发展论坛2000──世纪之交的机遇与挑战[J]
.中外企业文化(清华管理评论),2000(1):4-11.
2
郭琦.
后喻文化视角下亲子关系的重建[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0(12):75-79.
3
刘文灵.
“数字难民”的非数字化困境[J]
.传媒观察,2021(3):20-25.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赵庆婷,高昊.
农村地区老年人短视频使用的数字反哺现象研究——基于山西省中上达村的考察[J]
.传媒观察,2021(9):75-82.
被引量:17
2
梅凯,刘鸣筝.
人民网对“空巢老人”议题的报道呈现与主题建构[J]
.新闻知识,2022(2):87-92.
被引量:1
3
郭小良.
乡村振兴视域中的农村居民媒介接触:数字赋能与纾困释能[J]
.编辑之友,2022(7):54-62.
被引量:13
4
倪小帆,刘勇.
活在系统之外:县域手艺人的非数字化营生[J]
.宁夏社会科学,2023(1):159-167.
5
向承才,王彬彬.
银发群体微信使用的自我呈现影响因素研究[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24(4):87-96.
被引量:2
6
向承才,王彬彬,邵杰.
从“前数字遗民”到“新数字移民”:银发群体微信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北京文化创意,2023(1):70-78.
被引量:3
7
何立柯.
“数字弱势群体”权利的行政法保障研究[J]
.消费电子,2022(10):44-46.
8
李京.
深度媒介化视域下基层社会治理实践逻辑与效能审视[J]
.中国出版,2024(2):48-52.
被引量:1
9
李志强.
老年人算法歧视的法治应对[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0(3):253-264.
被引量:1
10
雒有谋,张正.
智媒时代“数字难民”处境与安置探究[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3(3):29-35.
1
孟霞.
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犹大形象的文学人类学分析[J]
.外语教学,2014,35(2):85-88.
被引量:2
2
张敏.
文学作品的飞动之美[J]
.文学教育,2008(6):46-47.
3
章晏.
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J]
.长三角.教育,2012(2):31-31.
4
陈莉.
对电影《菊豆》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人类学分析[J]
.电影评介,2009(10):37-37.
被引量:1
5
时勤亚.
诗意:语文教学追寻的境界——浅议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8(12):57-57.
6
雷维运.
从伦理角度看文化反哺对传统师生关系的解构与重构[J]
.大众文艺(艺术版),2008(6):87-88.
被引量:1
7
王景瑞.
爱在细微中[J]
.工会博览,1999,0(4):13-13.
8
廖思鸿,万小蔚.
恶由“心”生[J]
.青年博览,2016,0(2):20-21.
9
徐绍华.
昆明世界蝴蝶生态园“小人国”的人类学分析[J]
.思想战线,2012,38(3):127-128.
被引量:1
10
何小平.
沈从文本土文化阐释视域的人类学分析[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6):19-21.
时代文学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