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家”与“漂游”的二重奏——试析余华小说中的两个主题意向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漂游"与"家"作为余华小说中的两个重要意向,在其小说文本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家"的消解与建构,人物随之经历着现实与精神双重的"漂游".
作者
严光德
机构地区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余华小说
"漂游"
"现实家园"
"精神家园"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I2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
1
余华.虚伪的作品[J].上海文论,1985,(5).
共引文献
1
1
李明彦.
祛魅的悖论:先锋文学的“精神真实”与“神秘主义”[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48-15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2
1
徐济民.
余华小说的叙事艺术[J]
.时代文学,2009(4):17-18.
被引量:1
2
王林.
论余华《活着》的叙事艺术[J]
.青年文学家,2009(12):51-52.
被引量:4
3
张无畏.
从《兄弟》看余华小说中的苦难问题[J]
.成功,2009(2):288-289.
被引量:3
4
萧然.
近观美国[J]
.全国新书目,2009,0(19):32-32.
被引量:1
5
杨小滨.
欲望主体与精神残渣 对《兄弟》的心理-政治解读[J]
.上海文化,2009(6):24-38.
被引量:6
6
杨婷.
《活着》的道家思想初探[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93-194.
被引量:4
7
龚叶芳.
从精英向大众撤退——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余华创作的转型现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350-351.
被引量:1
8
叶淑媛.
论余华小说“活着”意象的意义[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1):148-151.
被引量:5
9
王艳艳,高淮生.
孤寂的童年与冷酷的写作——论童年经验对余华小说创作的影响[J]
.电影文学,2009(3):135-136.
被引量:5
10
胡玲,王秀娟.
余华小说语言变异艺术的研究[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4(1):98-10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史莉娟,刘琳.
在裂变与沉淀中行进——2009年余华研究综述[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5):57-6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赵自云.
先锋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合法性地位的建构[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90-94.
2
王永兵.
从川端康成到卡夫卡——余华小说创作的转型与新时期小说审美范式的变化[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2):21-28.
被引量:8
3
宋立国.
试析余华《兄弟》的创作困境[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4):23-25.
4
谢国平.
人性的异化与爱的救赎:余华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4):25-27.
5
姜晶.
余华转型的契机——谈《在细雨中呼喊》中的生命尊严[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2):15-16.
6
冯亚.
关于余华小说主题研究[J]
.艺术科技,2015,28(12):19-19.
被引量:1
7
张爱华.
《活着》电影改编与小说原著的苦难方式[J]
.电影文学,2017(5):117-119.
被引量:1
8
张玥.
试论余华小说叙事视角的变化[J]
.小品文选刊(下),2015,0(12):36-36.
1
李掖平.
论20世纪90年代山东女性小说[J]
.山东文学,2005,0(7):51-55.
2
吴翔之.
在现实与超越之间——《呼啸山庄》主题意向新论[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2):88-89.
被引量:2
3
吴秉杰.
命运的交响与变奏——对近年长篇创作中一种主题意向的鸟瞰[J]
.小说评论,1991(1):25-30.
被引量:1
4
丁增武.
“批判”的恢复--析《羊的门》的主题意向[J]
.巢湖师专学报,2000,2(1):72-75.
5
韩丽梅.
自觉与委婉——赵树理绰号叙事的主题意向[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6):155-160.
被引量:1
6
闵泽平.
主题意向与情感倾向——略论历代诗人对昭君的歌吟[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1-33.
7
蒋自斌.
荒原的交响:从主题意向到寓言叙事——谈阎连科小说《耙耧天歌》[J]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1):111-113.
被引量:1
8
辛晓征.
山色不厌远,我行随处深——马秋芬小说综评[J]
.当代作家评论,1986(2):119-125.
被引量:1
9
王建光,余迎.
论《洛丽塔》的主题意涵[J]
.作家,2011(16):44-45.
被引量:2
10
张华.
漂泊与自由——端木蕻良小说的一种主题意向[J]
.社会科学家,2005,20(S1):483-485.
时代文学
2009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