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探讨
被引量: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含义的理解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理论创新 从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十七大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信息化与现代化关系的新论断,也是理论创新,意义深远.……
作者
龚炳铮
机构地区
信息产业部电子六所
出处
《中国信息界》
2008年第1期52-55,共4页
Information China
关键词
工业化
评价指标
经济指标
普及率
行业融合
分类号
TN01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6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37
同被引文献
86
1
安筱鹏.
“全球产业技术革命视野下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之四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4个层次[J]
.中国信息界,2008(5):34-38.
被引量:10
2
吴胜武.
加快推进宁波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9(10):14-16.
被引量:1
3
姜爱林.
论工业化的涵义及其特征[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2):40-43.
被引量:4
4
许轶旻,孙建军.
江苏省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J]
.情报杂志,2012,31(5):134-138.
被引量:16
5
赵丁力.
信息悖论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警示[J]
.情报杂志,2004,23(8):47-48.
被引量:5
6
杨冰之.
我国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策略探讨[J]
.数码世界(A),2003,2(10):6-7.
被引量:4
7
乌家培.
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J]
.经济研究,1993,28(12):70-71.
被引量:36
8
陈柳钦.
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4-182.
被引量:2
9
龚炳铮.
中国信息化趋势报告(二十三)——“十一五”至2020中国信息化目标与战略[J]
.中国信息界,2004(10X):7-11.
被引量:5
10
张玉珍.
高校知识创新中的信息保障体系研究[J]
.情报杂志,2005,24(1):132-134.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7
1
许轶旻,孙建军.
江苏省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J]
.情报杂志,2012,31(5):134-138.
被引量:16
2
苏本义,高玉沛.
沛县“两化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0(4):47-49.
3
易法敏,符少玲,兰玲.
广州市信息化水平及其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评估[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8):287-290.
被引量:12
4
龚炳铮.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思考[J]
.中国信息界,2010(1):24-26.
被引量:20
5
龚炳铮.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融合指数)评价指标和方法[J]
.中国信息界,2010(11):21-24.
被引量:27
6
胡新,惠调艳,梁思妤.
基于社会环境视角的区域“两化融合”评价研究——以陕西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0):115-120.
被引量:17
7
杜昊,郑建明.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J]
.新世纪图书馆,2011(9):3-6.
被引量:6
8
张戈,王洪海,朱婧.
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调查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11,30(9):83-89.
被引量:9
9
徐丽梅,李宪立.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障碍与策略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9-22.
被引量:8
10
李紫云,李婷,魏明.
“两化”融合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36-40.
二级引证文献
137
1
王雪原,李雪琪.
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下数字化政策组合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22,40(5):841-851.
被引量:19
2
龚炳铮.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
.自动化博览,2012,29(S1):2-4.
被引量:1
3
徐君,高厚宾,王育红.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耦合机理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3,1(9):85-88.
被引量:41
4
吴德成.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J]
.市场经济与价格,2013(12):43-46.
被引量:2
5
陈滢,王爱兰.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8):714-716.
被引量:6
6
龚炳铮.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融合指数)评价指标和方法[J]
.中国信息界,2010(11):21-24.
被引量:27
7
侯光文.
陕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路径探讨[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15(6):19-21.
被引量:4
8
肖旭,王梦薇.
基于熵值法的辽宁省“两化”融合评价[J]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1,32(2):109-112.
被引量:4
9
郑珞琳,高铁峰.
基于AHP与灰色综合评价法的江苏省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水平实证分析[J]
.情报科学,2011,29(8):1215-1220.
被引量:9
10
杜昊,郑建明.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J]
.新世纪图书馆,2011(9):3-6.
被引量:6
1
山东出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施意见》[J]
.通信世界,2008(37):11-11.
2
陈金桥.
奥运年中国信息通信业展开新旅程[J]
.通信世界,2008(1):17-17.
3
周强.
我们的HFC双向网怎么了?[J]
.世界宽带网络,2006,13(11):42-42.
被引量:2
4
孙杰贤.
数字中的电信十年[J]
.中国信息化,2012(21):16-17.
5
e月商情[J]
.中国电信业,2012(8):86-88.
6
广播总局科技委举办“信息化与现代化管理”培训班[J]
.现代电视技术,2002(8):133-133.
7
余晓晖.
新形势下电信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J]
.信息通信技术,2010,4(1):13-17.
被引量:2
8
中科大洋——中科大洋“十七大安全播出专项QC巡检”圆满结束[J]
.现代电视技术,2007(11):151-152.
9
张德江参观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时强调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信息通信业发展[J]
.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6).
10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方向与思路——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处长 童有好[J]
.上海中小企业,2009(6):10-11.
中国信息界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