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和合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而且也与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中所追求的和谐思想一脉相承。吸收借鉴和合文化的整体系统观、人与自然和合观、以人为本思想、人际和合观、身心和合观、和而不同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
梁小军
机构地区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出处
《理论导报》
2008年第9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和合文化
和谐社会
时代价值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6]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Z]
2
《中庸》。
3
[14]刘禹锡《天论》[Z]
4
[15]《学而》[Z]
5
张文哲.
中华和合文化的整体观及其现代意义[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16(4):33-34.
被引量:3
6
邹千江.
构建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表述[J]
.求索,2005(1):62-64.
被引量:5
7
胡海波,魏书胜.
从“和合”文化传统到“和谐社会”理想[J]
.社会科学战线,2005(5):242-246.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论语·子路》[M].,..
2
朱熹.《四书集注》[M].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
3
左丘明撰 杜预集解.《左传春秋经传集解》[M].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4
王先谦.《苟子集解》[M].中华书局,1988年版..
5
鲁迅.《文化偏至论》[A]..(《鲁迅全集》第一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6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7
.《论语·学而》[M].,..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9页.
9
许慎撰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16、694页.
10
.《周易集解》卷一[M].,..
共引文献
28
1
张忠.
论中国传统“贵和”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正效应[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65-66.
被引量:2
2
覃萍.
民族优秀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J]
.求索,2005(7):63-64.
3
王子今.
汉代社会意识中的“和合”观[J]
.社会科学,2006(7):152-161.
被引量:2
4
肖绍俊.
传统文化中的“仁”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
.许昌学院学报,2008,27(1):13-14.
被引量:2
5
邓遂.
论和合文化及其现实功能[J]
.兰州学刊,2008(6):146-148.
被引量:18
6
王子今.
《太平经》中的“和合”意识探讨[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13(2):23-28.
被引量:1
7
刘景慧.
汉民族“和合”文化观与社会和谐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6):1-4.
被引量:4
8
童剑平,林伟杰.
英汉文本结构模式差异的跨文化思考[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3):122-124.
被引量:1
9
罗洁清.
“和”字词语中“和谐”义项及其文化特征[J]
.社会科学家,2009,24(6):156-158.
被引量:3
10
徐世栋.
“和”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0(2):7-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9
1
姚维.
道家和合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社会科学家,1998,13(5):36-40.
被引量:9
2
陈依元.
中华和合文化与新发展观[J]
.社会科学研究,1998(5):88-91.
被引量:15
3
方兰,文兵.
中华和合 殊途归一——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文化渊源[J]
.理论导刊,1998(6):43-44.
被引量:1
4
沈秀敏.
和合而兴——论我国社会发展与和合思想[J]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1):98-101.
被引量:3
5
平文艺.
试论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和合精神[J]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4):65-67.
被引量:1
6
蔡方鹿.
中华和合文化研究及其时代意义[J]
.社会科学研究,1997(6):67-74.
被引量:38
7
李汉相.
浅论老子的和合思想[J]
.中州学刊,2004(4):146-149.
被引量:7
8
丁原明.
“中和”:理性与价值相统一的“合理理性”[J]
.孔子研究,2004(4):14-22.
被引量:19
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J]
.求是,2004(19):3-13.
被引量:74
10
蔡方鹿.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智源——读张立文教授新著《和合哲学论》[J]
.探索与争鸣,2005(3):52-5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涂浩然.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视角研究“和合”文化[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5):22-29.
2
侯晓利,王炳军.
论贵和尚中的和合文化及和谐社会的建设[J]
.文学界(理论版),2013(1):384-38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欣.
医患话语构建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8):935-937.
1
栾爽.
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
.学海,2008(4):179-183.
2
刘鑫.
浅论“和而不同”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J]
.山西青年,2017,0(4):296-296.
被引量:1
3
阎忠智.
“和而不同”思想与领导思维创新[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4(1):21-23.
4
陈聂红.
“和而不同”思想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应用[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88-91.
5
李杰.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理论建设[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23(6):36-40.
被引量:3
6
童霞芳,李林,沈雁飞.
浅论“和而不同”与构建和谐社会[J]
.新西部(理论版),2008(9):6-6.
7
巩倩汝.
浅析和而不同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契合性[J]
.科教导刊,2014(11):188-189.
被引量:2
8
罗显华.
论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现代价值[J]
.时代人物,2008,0(8):215-217.
9
戚福康.
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对民主党派党建理论体系建构的认识价值[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9):118-121.
被引量:1
10
龚志宏.
“和而不同”: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J]
.湖北社会科学,2006(5):45-48.
理论导报
200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