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复:归静而本无——论王弼对《周易·复卦》的诠释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王弼对复卦的注解来分析"复卦"所蕴含的归静本无思想,主要体现在"本末"及"动静"观以及"复"展现的动态的回归过程。
作者
郭丽娟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社科纵横》
2008年第7期113-114,共2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复
返
静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8]汤用彤全集(第四卷)[C].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
[9]詹石富.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同被引文献
29
1
唐亚阳,陈谷嘉.
论张载“为天地立心”的伦理意义[J]
.伦理学研究,2005(5):31-34.
被引量:5
2
王锟.
“天地以生物为心”——朱熹哲学的“生本论”[J]
.哲学研究,2006(2):52-56.
被引量:6
3
黄黎星.
复见天地心,艮止圣贤境——《复》、《艮》二卦义理与宋儒心性之学[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2):151-157.
被引量:4
4
向世陵.
易之“生”意与理学的生生之学[J]
.周易研究,2007(4):67-74.
被引量:7
5
曾繁仁.
试论《周易》“生生为易”之生态审美智慧[J]
.文学评论,2008(6):33-37.
被引量:13
6
林乐昌.
“为天地立心”——张载“四为句”新释[J]
.哲学研究,2009(5):58-63.
被引量:29
7
蒙培元.
生的哲学——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6):5-13.
被引量:40
8
曾凡朝,张涛.
“生生之谓易”与生态文明探析[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79-84.
被引量:2
9
唐文明.
朱子论天地以生物为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4(1):153-163.
被引量:23
10
陈来.
宋明儒学的“天地之心”论及其意义[J]
.江海学刊,2015(3):11-20.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1
1
贾耿.
周易“天地之心”和“道心”和“脑心”的渊源关系(上)——天地之心[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71):269-27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贾耿.
太极是“四太创世”的“天地之专精”——兼与《太易心神学》《太阳与中医》共勉[J]
.文教资料,2021(2):69-79.
被引量:1
1
刘欢.
船山“克己复礼”义析及其时代关切[J]
.船山学刊,2016(6):8-14.
2
王宏星.
易中论道[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6(3):231-232.
3
罗龙炎.
十年间周敦颐研究综述[J]
.九江师专学报,1993,12(3):1-6.
4
赵建永.
《周易·复卦》初爻的诠释进路[J]
.周易研究,2004(2):42-50.
被引量:6
5
纪望书,王宏.
试论《周易》复卦的返璞归真智慧[J]
.云梦学刊,2011,32(3):77-79.
被引量:1
6
李一,周文波.
“卦”的“象”和“数”是通往易学之门的钥匙[J]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2002(4):23-25.
被引量:1
7
高萱星.
略解“复,其见天地之心乎”[J]
.金田,2016,0(1):156-156.
被引量:1
8
何丽野.
实践:在反思中回归生活——近年来实践问题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2004(5):72-76.
9
郑万耕.
试论宋明易学的太极动静观[J]
.周易研究,2002(5):16-21.
被引量:7
10
袁志鸿.
《易经》复卦“生生不息”之理[J]
.竞争力,2008(3):71-71.
社科纵横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