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校的管理,体现在管理制度上,则以公平精神、公共精神和人道精神为其独特的精神价值追求;体现在教学管理上应当是倡导严谨的学风和创新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学科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7
-
1高洪源.制度伦理与学校危机管理[J].教育科学研究,2003(11):9-12. 被引量:20
-
2谢延龙,帅相志.论教育管理的伦理追求[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5):74-76. 被引量:5
-
3朱道忠.论教育伦理的本质[J].零陵学院学报,2002,23(1X):125-128. 被引量:3
-
4[2]萧宗六.学校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6[8]罗国杰.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1.
-
7[9]顾明远.教育大辞典·教育哲学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00.
二级参考文献14
-
1陈筠泉.制度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1998(6):7-12. 被引量:33
-
2.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11.
-
3青木昌彦著 周黎安译.《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
4罗尔斯著 何怀宏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第58页.
-
5罗尔斯.《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5页.
-
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
7理查德.T.德.乔治著,李布译:《经济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8约瑟夫@巴达拉克著,李伟译:《界定时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
9特里.L.库帕著,张秀琴译:《行政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10R.T.诺兰著,姚新中等译:《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共引文献181
-
1柳云.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贡献[J].理论观察,2004(6):9-10.
-
2郑立柱,孙红旗.论抗日根据地减轻农民负担的成功经验[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3(6):64-66.
-
3陈振祯.中国传统“刚健有为”思想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2(4):14-16.
-
4刘全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政策在陕甘宁边区的解释与适用——基于《陕甘宁边区判例汇编》的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4):104-109. 被引量:5
-
5任江南,任映红.关于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几点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9):41-44. 被引量:6
-
6张连英,李玲.当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历史启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5(2):37-40. 被引量:1
-
7韩俊香,王建峰.和谐文化重在建设[J].硅谷,2008,1(12).
-
8韩裕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监督制度先进性探因[J].文教资料,2008(24):68-69.
-
9杨承舟.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138-140. 被引量:5
-
10蔺丰奇.荣辱观的当代语境意义和道德实践[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6(2):1-6.
-
1朱宏伟.论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0):21-24. 被引量:1
-
2赵玉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问题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4):72-73.
-
3声音[J].商业观察,2015,0(5):11-11.
-
4陈波,刘国清,谢玉先,闵功灵.论中国经济学体系的建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16-18.
-
5李伯远.论市场经济对公共精神的启蒙与消弭[J].经贸实践,2015(8X):46-47.
-
6声音[J].教育(综合视线)(上旬),2006(2):7-7.
-
7郑明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价值导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6):54-57. 被引量:1
-
8张敬惠,袁彦.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建构及分析[J].生态经济,2007,23(12):50-53. 被引量:9
-
9刘军.论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及理论体系的建构[J].经济师,2003(4):39-40. 被引量:2
-
10冯金辉,孙慧.我国低碳经济评估体系的建构[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6,0(7):55-57.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