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在公共领域“去封建化”潜力分析 被引量:1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of Network in the Removal of Feudalization of Public Area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构建公共领域或许有诸多途径,但互联网依照"网络逻辑"形成传播交流的平台,它所具备的技术特性使之极具潜能。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国家和政府在向服务型的角色定位,社会领域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为中国公共领域的构建奠定了社会基础。在中国,社会领域的扩大,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扭转哈贝马斯担忧的公共领域的"封建化"提供了可能。
作者 杨庆伟
出处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14,共4页 Journal of 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1]Garnham·Nicholas."The Media and the Public Sphere",in Craig Calhoun(ed,).Habermas and the Public Sphere.Cambridge,Mass.1992.
  • 2[2]James Gordon Finlayson.Habermas: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 3[3]Jostein Gripsrud.Understanding Media Culture[M].London:Arnold,2002.
  • 4汉娜·阿伦特 竺乾威 译.人的条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 5哈贝马斯 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3-4.
  • 6J.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社会学研究,1999(3):37-38. 被引量:209
  • 7[8]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8[2]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
  • 9[10]埃里克·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10敬海新.当前我国公共领域问题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2006,29(12):60-63.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9

  • 1J.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社会学研究,1999(3):37-38. 被引量:209
  • 2尤尔根.哈贝马斯,刘慧儒.《时代》周报:兽性与人性—— 一场法律与道德边界上的战争[J].读书,1999,0(9):43-50. 被引量:30
  • 3周菲.当代欧美公共哲学研究述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2):96-102. 被引量:11
  • 4[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A].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三联书店,1998.
  • 5吴冠军."在线"的乌托邦:关于"网络虚拟社群"的思考札记[A].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 6彭兰.强国论坛的多重启示[A].官建文.关注中国,纵论天下:强国论坛这五年[C].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 7唐大勇,施.虚拟社群抑或公共领域--以强国论坛"撞机事件"的讨论为例[A].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 8邓正来 景跃进.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
  • 9邓正来 景跃进.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1).

共引文献422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