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赎罪与重生——论《红字》中霍桑的宗教观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霍桑通过对《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等三位主人公经历的由犯罪—赎罪—自我拯救这一"殉道"模式的描写,揭露了清教压抑人性的残酷、教会制度对人精神的桎梏与摧残,但由于作者受根植于内心传统的宗教观念的影响,在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及悲惨命运的安排上表现出折中、妥协、模棱两可的矛盾态度,说明作者的世界观是保守的、清教徒意识的。
作者
范晓航
机构地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出处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霍桑
《红字》
宗教观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I2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美)霍桑(NathanielHawthorne)著,周晓贤,邓延远译.红字[M].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1
2
常耀信著.美国文学简史[M].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0
同被引文献
25
1
陈坤.
宗教与人性——解析《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3(1):63-65.
被引量:3
2
田俊武.
霍桑《红字》中的人名寓意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1(1):99-103.
被引量:54
3
曹亚军.
霍桑及其《红字》之一:批评略史[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6(1):41-50.
被引量:24
4
陈素英.
浅谈《红字》中的象征手法[J]
.外国语言文学,1997,16(4):60-63.
被引量:20
5
方成.
纳撒尼尔·霍桑与美国浪漫传奇的文化逻辑[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1(1):225-241.
被引量:3
6
季峥,蒙雪琴.
《红字》:对十九世纪女权主义理想的解构[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1):152-155.
被引量:17
7
钟再强.
人性的救赎——霍桑《红字》的重要主题[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70-73.
被引量:12
8
赖辉.
论《年轻的小伙子布朗》中的象征[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78-79.
被引量:8
9
徐晓芳.
从《红字》看清教社会里女性的顽强抗争[J]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4):110-111.
被引量:6
10
王守贤.
一朵凋落的带刺玫瑰——试论《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J]
.许昌学院学报,2007,26(4):62-6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李银霞.
海丝特·白兰超越世俗的反叛精神评析[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114-116.
2
陈曦.
Analysis of View of Life and Death of Christianity on Western Culture ---Take Young Goodman Brown and TheScarlet Letter for Examples[J]
.俪人(教师),2015(4):259-264.
3
张昕华.
“浪漫传奇”在《红字》的创造性运用[J]
.绥化学院学报,2015,35(3):57-60.
1
罗琛,罗曼.
克莱斯特小说中父权下的女性形象[J]
.新余学院学报,2013,18(1):51-52.
2
郑君.
试论《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60-62.
被引量:2
3
管新福.
《十日谈》中的商人世界[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1):78-82.
时代文学
2008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