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美国南方小说《百舌鸟之死》的三重主题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小说通过孩子的视角,展现了美国南方社会盛行的种族主义罪恶和荒谬的道德偏见。作者着重从道德层面抨击了种族歧视的罪恶,从人性角度探讨了消除罪恶的途径,小说深层的主题是成长主题。
作者
韩小梅
机构地区
青海民族学院外文系
出处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种族主义
人性主题
成长主题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I2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刘国枝.
哈帕·李与美国南方文学传统[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3):32-34.
被引量:11
2
(美)萨克文·伯科维奇(SacvanBercovitch)主编,孙宏主译.剑桥美国文学史[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
3
虞建华等著.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4
[美]李(H·Lee) 著,舒逊 译.百舌鸟之死[M].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刘国枝.
南方淑女情结与“百舌鸟之死”[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1(1):95-98.
被引量:13
2
傅景川.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123.
3
Lee,H.to Kill a Mockingbird[Z].舒逊译.百舌鸟之死.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其他注明章节的引文均出自此译本.
4
王常荣.现代美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255.
共引文献
10
1
高扬.
论哈帕·李及其创作特色[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72-73.
2
刘国枝,王娜.
《百舌鸟之死》中双环形结构的意蕴[J]
.外国文学研究,2006,28(3):130-136.
被引量:2
3
高扬,方瑞芬.
试析《百舌鸟之死》的象征手法[J]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2):73-75.
被引量:1
4
高扬.
解析《百舌鸟之死》的哥特特征[J]
.黄山学院学报,2011,13(1):86-90.
被引量:1
5
孙峰.
公共意识绑架下的种族歧视——评《百舌鸟之死》[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25(2):10-13.
被引量:1
6
张小宁.
论哈珀·李对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文学传统的继承[J]
.山花(下半月),2013(12):151-152.
7
王雪玲.
《杀死一只反舌鸟》中成长的烦恼[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4):152-154.
被引量:1
8
李红梅.
解析《百舌鸟之死》的意象蕴涵[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05X):37-38.
9
尹桂萍.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孤独书写[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12):153-156.
10
潘俊飞.
纯真与经验——《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童真叙事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9,0(18):90-9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
1
Harper Lee.To Kill a Mockingbird[].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1974
2
David T.Wellman.Portraits of White Racism[]..1993
引证文献
1
1
李红梅.
浅析《杀死一只反舌鸟》的种族歧视主题[J]
.作家,2013,0(06X):40-41.
1
郭丹.
美国现代南方小说中怪诞背后的现实意义[J]
.雪莲,2015(7X):38-39.
2
睢萌萌.
论哥特魅影下的美国南方小说[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4):364-365.
3
王改梅.
《百舌鸟之死》中的妇女主义[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10).
4
高卫红.
现代主义与美国南方小说[J]
.作家,2007,0(14):39-40.
5
刘道全.
论美国南方小说的救赎意识[J]
.当代外国文学,2007,28(2):64-71.
被引量:9
6
李雯清.
以“人性”角度论不可腰斩的张爱玲[J]
.青年文学家,2011,0(14):33-34.
7
郑练淳.
浅论《双城记》的人性[J]
.青年文学家,2012,0(26):26-26.
8
高扬,方瑞芬.
试析《百舌鸟之死》的象征手法[J]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2):73-75.
被引量:1
9
高扬.
叙事视角与《百舌鸟之死》探析[J]
.蚌埠学院学报,2017,6(1):50-53.
10
杨婷婷,高侠.
论《百舌鸟之死》的“女性成长”主题[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3):107-108.
时代文学
2008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