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话剧《茶馆》与西方现代戏剧理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老舍的话剧《茶馆》吸收了契诃夫以人物为中心的表现方式和布莱希特以"间离化"为核心的艺术技巧等西方现代戏剧理论,大大丰富了剧作结构。这是《茶馆》自1957年创作至今,持续半个世纪魅力不减的重要原因。
作者
高淑霞
出处
《大舞台》
2008年第2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茶馆
契诃夫
布莱希特
人物
间离化
分类号
J824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田旭修.
舞台行动的美学内涵[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1):122-127.
被引量:2
2
宋宝珍.
东方剧作艺术的奇葩——兼谈《茶馆》的戏剧结构[J]
.戏剧文学,2000(2):67-68.
被引量:2
3
关德富.
《茶馆》与戏剧观念的更新[J]
.戏剧文学,1997(7):58-65.
被引量:1
4
章罗生.
老舍现象与《茶馆》模式──纪念老舍诞辰100周年[J]
.民族文学研究,1999,17(1):12-18.
被引量:6
5
史承钧,伍斌.
老舍与西方现代派文学[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3(4):78-86.
被引量:9
6
孙小玲.
试论《茶馆》开放性、多元化的现代艺术品格[J]
.阴山学刊,2004,17(3):38-41.
被引量:2
7
马斌.
现代化进程中市民空间的衰退——重读老舍《茶馆》[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2):46-49.
被引量:1
8
周星.
中国话剧20年变化的价值分析[J]
.戏剧文学,1999(11):23-28.
被引量:2
9
陈军,王金胜.
论《茶馆》的现代性[J]
.艺术百家,2005,21(2):49-51.
被引量:3
10
胡妙胜.
隐喻与转喻——舞台设计的修辞模式[J]
.戏剧艺术,2000(4):4-21.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章罗生.
老舍现象与《茶馆》模式──纪念老舍诞辰100周年[J]
.民族文学研究,1999,17(1):12-18.
被引量:6
2
胡絜青.
《茶馆》载誉归来后给我们提出的问题[J]
.文艺研究,1981(1):41-41.
被引量:3
3
老舍.
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J]
.文艺研究,1979(2):34-35.
被引量:23
4
朱栋霖.
论中国话剧艺术对契诃夫的选择[J]
.戏剧艺术,1988(1):26-35.
被引量:6
5
王保生.
写出田汉的“魂”与“神”——评《田汉传》[J]
.文学评论,1997(3):155-157.
被引量:1
6
章罗生.
论茶馆派及其民族特色[J]
.学术论坛,1989,13(6):49-54.
被引量:6
7
姜义华.
人类需要新理性主义文化的崛起[J]
.探索与争鸣,1995(12):14-15.
被引量:3
8
樊骏.
认识老舍(上)[J]
.文学评论,1996(5):5-17.
被引量:55
9
[2]蒋瑞等编.<茶馆>的舞台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1.
10
老舍.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J].剧本,1958,(5).
共引文献
31
1
朱言坤.
政治、文化与审美的多重建构——老舍《茶馆》及其论争研究[J]
.南大戏剧论丛,2019(2):182-192.
2
成梅.
《猫城记》与《格列佛游记》讽刺艺术比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2):72-76.
被引量:4
3
张学东.
隐喻与转喻:设计表达的两种修辞模式[J]
.宜宾学院学报,2013,13(7):84-87.
4
徐珺.
重读《茶馆》——《茶馆》之戏剧符号学话语分析[J]
.上海戏剧,2003(2):42-44.
被引量:1
5
冯燕庆.
老舍剧作的精品意识与中国话剧事业的振兴[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44-51.
被引量:2
6
章罗生.
老舍在20世纪话剧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贡献[J]
.民族文学研究,2005,23(1):125-128.
被引量:4
7
刘志丽.
国内老舍研究综述[J]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3):66-68.
8
刘方.
新时期老舍研究述评[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5):134-141.
被引量:3
9
魏韶华.
论老舍与乌托邦之精神关联[J]
.中国文学研究,2007(3):83-86.
被引量:1
10
李春雨,刘勇.
老舍话剧之魅及其当代影响[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6):41-5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3
1
朱德发.
一个“女性绕着男性转”的原型模式——从《雷雨》婚恋关系谈起[J]
.齐鲁学刊,1993(5):36-44.
被引量:1
2
陈坚.
论苏俄文学对夏衍世界观和文艺观的影响[J]
.文艺研究,1992(4):80-90.
被引量:2
3
孔庆东.
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3):301-302.
被引量:3
4
刘青.
论话剧《茶馆》的结构艺术[J]
.艺术百家,2004,20(6):46-48.
被引量:4
5
徐珺.
重读《茶馆》——《茶馆》之戏剧符号学话语分析[J]
.上海戏剧,2003(2):42-44.
被引量:1
6
谢昭新,许德.
从《四世同堂》到《茶馆》──试论老舍小说与戏剧的沟通[J]
.民族文学研究,2002,20(1):42-47.
被引量:1
7
汪开寿.
老舍话剧的文化学透视[J]
.文史哲,2001(1):49-54.
被引量:2
8
陈军,王金胜.
论《茶馆》的现代性[J]
.艺术百家,2005,21(2):49-51.
被引量:3
9
张羽.
《茶馆》在台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台湾观众对《茶馆》的客观接受[J]
.台湾研究集刊,2005(1):83-89.
被引量:2
10
王金茹.
突破与前瞻——论《茶馆》“和而不同”的异质性叙事[J]
.戏剧文学,2006(12):67-7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石小寒.
八十年老舍戏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下)[J]
.满族研究,2019,0(1):101-106.
1
电影[J]
.青年教师,2013(10):50-51.
2
段婷婷.
姜文电影中“间离化”叙事美学[J]
.电影评介,2013(12):55-56.
被引量:1
3
杨杰.
纯·爱——简评影片《山楂树之恋》[J]
.电影评介,2011(6):39-40.
4
黄立.
论舞剧《梦红楼》的间离化实践[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9(6):84-86.
被引量:1
5
潘红超.
浅议戏曲的距离化[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6):182-182.
6
王艺颖,董茜.
浅析王家卫电影中对于现代都市人情感的艺术化处理[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3):188-188.
7
张晓琴.
大陆青春偶像剧剧作结构研究[J]
.读天下,2016,0(20):133-133.
被引量:1
8
比尔.尼科尔斯,何艳.
纪录电影中的搬演:似是而非的时空[J]
.电影艺术,2009(2):66-71.
被引量:3
9
丁冠楠.
读电影[J]
.电影,2013(7):118-119.
10
东超.
奥斯卡最佳剧本奖影片剧照选[J]
.电影文学,1988(4).
大舞台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