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模糊语义范畴与汉语新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用范畴与模糊语义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汉语新词,是为新词语的研究探索一些可行的新方法和观察角度———这种新的方法旨在通过考察范畴与模糊语义之间的关系,从认知本体?认知模式及社会文化三方面分析了都市新词语某些典型的模糊语义范畴。
作者
周敏
机构地区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出处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37-139,共3页
Journal of Changsha Railway University
关键词
原型范畴
模糊语义
认知模式
本体
社会文化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1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0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王寅,李弘.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词法成因的解释[J]
.外语学刊,2004(2):1-6.
被引量:85
2
杨永林,李鸣.
社会文化,词语为镜——社会文化因素与语言使用关系研究[J]
.外语研究,2004,21(1):13-18.
被引量:16
3
刘佐艳.
关于语义模糊性的界定问题[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4):23-27.
被引量:27
4
王永忠.
范畴理论和委婉语的认知理据[J]
.外国语言文学,2003,20(2):3-5.
被引量:46
5
姚鸿琨.
近年来国内模糊语义学研究概述[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5):46-50.
被引量:18
6
陈治安,文旭.
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外国语,1996,19(5):29-34.
被引量:121
7
金秋.
英语词义的模糊性[J]
.外国语,1988,11(5):31-35.
被引量:8
8
邢欣.都市语言研究新视角[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9
陈维振,吴世雄.范畴与模糊语义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10
德FUngerer,[].
二级参考文献
101
1
杨永林,罗立胜.
“21世纪外语教学与研究网络化工程”工作报告[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S1):1-7.
被引量:15
2
谌莉文.
委婉话语中的审美意识[J]
.理论月刊,2009(2):49-53.
被引量:2
3
Eugene Nida .
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on[J]
.外国语,1998,21(3):30-34.
被引量:130
4
伍铁平.
模糊语言初探[J]
.外国语,1979,2(4):41-46.
被引量:160
5
杜厚文.
模糊语义定量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1):64-81.
被引量:9
6
吴世雄,陈维振.
语义模糊与词典定义[J]
.外语学刊,1994(2):53-55.
被引量:16
7
邢凯.
歧义现象和语言的不确定性[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7-55.
被引量:20
8
俞东明.
语法歧义和语用模糊对比研究[J]
.外国语,1997,20(6):30-36.
被引量:221
9
何自然.
浅论语用含糊[J]
.外国语,1990,13(3):30-34.
被引量:98
10
王希杰.
模糊理论和修辞[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5(3):107-113.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308
1
车晓娜.
网络流行语“一把子XX(住)了”探析[J]
.汉字文化,2023(12):13-15.
2
黄西西.
网络流行语“内卷”的语义演变及流行成因[J]
.汉字文化,2022(15):129-131.
被引量:4
3
张冬.
模糊语义在经典广告语中的研究[J]
.汉字文化,2021(1):73-75.
4
廖海宏.
英美国家网络英语综合性语文词典与跨文化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64-166.
5
张慧清.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4(3):117-120.
被引量:6
6
梅进丽.
试论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J]
.咸宁学院学报,2003,23(4):107-109.
被引量:1
7
闫岫峰,韩瑜.
英语委婉语及其在口语中的功用[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S1):1-5.
被引量:1
8
魏建立,郭鸿雁.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性[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28(3):111-113.
9
谌莉文.
委婉话语中的审美意识[J]
.理论月刊,2009(2):49-53.
被引量:2
10
张其云,刘小玲.
论语法化现象内部机制的认知体验基础[J]
.外语学刊,2009(2):37-39.
被引量:6
1
李晨.
基于话语产生不同阶段探讨如何提升英语学习者语用心理能力[J]
.读书文摘(青年版),2014(9):78-78.
被引量:2
2
朱先明.
对交际语言教学法的某些误解[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3):101-102.
3
李芬芬.
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7):76-77.
被引量:7
4
Alan Maley,高合顺,沈世云.
交际能力能够传授吗?[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992(1):31-35.
被引量:4
5
佘哲华.
对大学英语交际教学法的思考[J]
.林区教学,2006(Z1):110-111.
被引量:2
6
曾小荣,马博森.
国外指称对象的认知本体研究现状与展望[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5):130-134.
被引量:2
7
郭名伟.
我国现代英语教学分析及其语法教学探讨[J]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5):309-310.
8
顾敏.
关于交际教学法运用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思考[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8):19-19.
9
任荣珍.
交际教学法探微[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4(3):28-30.
10
龙丹,李韦豫.
从英语明喻结构看其对文化教学的启示[J]
.大家,2011(20):90-90.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