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傩面具的艺术特色看民众的审美情趣
被引量:
9
Artistic Quality of the Nuo Ritual Mask and Popular Tast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傩面具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童年的上古时代.相传炎帝后裔之三苗九黎所信奉的黄金四目、铜头铁额、鬓如剑戟、头上有角的战神形象,就是最古老的面具写真.古人出于对图腾、神灵的敬畏,不得不祈求他们发挥超自然的威力,战胜天灾人祸,来保护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而傩面具正是被寄托了这种通神、祈祖、驱鬼、逐疫的功能.……
作者
王兴业
机构地区
湖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系
出处
《美术大观》
2007年第6期60-61,共2页
Art Panorama
关键词
傩面具
艺术特色
战神
黄金四目
上古时代
驱鬼
撮泰吉
九黎
方相氏
创作冲动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3
1
李福军.
略论云南傩面具及其文化审美特征[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1):20-24.
被引量:6
2
宋继东.
傩面具的渊源、发展及进化[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23(1):49-49.
被引量:4
3
符均.
浅论巫傩面具的艺术特色[J]
.文史杂志,2002(6):51-53.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王兴业.
从傩面具的艺术特色看民众的审美情趣[J]
.美术大观,2007(6):60-61.
被引量:9
2
李福军.
略论南诏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关系[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1):23-27.
被引量:2
3
郭净.
神的面容 人的风采——中国面具艺术概论[J]
.美术研究,1991(2):56-63.
被引量:2
4
祁峰.
浅论白马藏族面具的艺术特色[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14-114.
被引量:1
5
[2]绥江县志[M].1938.
6
[3]盐津县志[M].1938.
7
[4]镇雄县志[M].1938.
8
杨天佑.麻栗坡大王岩崖画[J].云南文物,1984,(15).
9
王兴业,田蓉辉.
从悦神到娱人——浅析傩面具的功能变迁与民众审美情趣的关系[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124-126.
被引量:3
10
梁正海.
傩仪“过关”的象征结构[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6):25-30.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23
1
祁峰.
浅论白马藏族面具的艺术特色[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14-114.
被引量:1
2
王兴业,田蓉辉.
从悦神到娱人——浅析傩面具的功能变迁与民众审美情趣的关系[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124-126.
被引量:3
3
刘冰清,王文明.
辰州傩面具的审美特征探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4):18-20.
被引量:3
4
梁正海.
傩仪“过关”的象征结构[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6):25-30.
被引量:6
5
钱钰华.
略论贵州地戏面具和藏戏面具的异同性[J]
.文教资料,2010(27):94-96.
被引量:2
6
何奎.
云南昭通端公戏面具的艺术价值及传承[J]
.四川戏剧,2012(2):75-77.
被引量:2
7
蒲向明.
陇南白马人傩舞戏面具特色论[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3):65-70.
被引量:2
8
赵阳.
云南昭通端公戏研究综述[J]
.昭通学院学报,2014,36(1):25-28.
被引量:1
9
陈艾,张晓黎.
江西土家族傩戏面具的艺术文化及传承研究[J]
.四川戏剧,2016(10):71-73.
被引量:3
10
殷雅娟,潘晶,秦莹.
祥云县禾甸镇七宣村彝族傩面具的文化内涵[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3(2):112-11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9
1
冯潮.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J]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6):1-4.
被引量:4
2
韩湖初.
略论青铜饕餮的“狰狞美”[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48-56.
被引量:12
3
祁峰.
浅论白马藏族面具的艺术特色[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14-114.
被引量:1
4
刘殿国.
东西方体育之比较[J]
.体育文化导刊,2002(4):56-56.
被引量:7
5
符均.
浅论巫傩面具的艺术特色[J]
.文史杂志,2002(6):51-53.
被引量:17
6
唐春芳,刘传信.
儒家文化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J]
.理论月刊,2007(1):65-67.
被引量:14
7
刘鹏.
促进体育改革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在2006年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致辞[J]
.体育科学,2007,27(1):3-6.
被引量:48
8
谭刚.
论巫傩祭祀文化与体育起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18-20.
被引量:11
9
高寿仙.徽文化[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55.
10
中国体育史学会.体育史论文集(四)[M].北京,1988:20.
引证文献
9
1
符均.
浅论巫傩面具的艺术特色[J]
.文史杂志,2002(6):51-53.
被引量:17
2
王兴业,田蓉辉.
从悦神到娱人——浅析傩面具的功能变迁与民众审美情趣的关系[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124-126.
被引量:3
3
贾磊.
徽文化体育内涵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9(2):122-124.
被引量:9
4
赵常春.
湘西傩面具装饰形象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1):91-91.
被引量:1
5
韩梅,徐艺,李玉.
昭通傩面具的艺术研究[J]
.昭通学院学报,2015,37(2):67-71.
被引量:1
6
张丽军,彭尊善.
婺源傩面具文化的静态保存与动态传承[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5,35(2):39-42.
被引量:5
7
朱晓君,刘思瑾,张超.
贵州傩面具吉祥艺术元素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5,29(6):108-113.
被引量:4
8
马健,陈晶.
白马藏族虎相面具的“狰狞美”刍议[J]
.艺术科技,2018,31(1):110-111.
9
乐立.
婺源傩面具的艺术表现力研究[J]
.艺术科技,2019,0(10):101-101.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王兴业.
从傩面具的艺术特色看民众的审美情趣[J]
.美术大观,2007(6):60-61.
被引量:9
2
于坤,孙国强.
阳朔傩艺术的文化特质刍议[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365-366.
被引量:1
3
祁峰.
浅论白马藏族面具的艺术特色[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14-114.
被引量:1
4
符均.
浅论巫傩面具的艺术特色[J]
.文史杂志,2002(6):51-53.
被引量:17
5
王兴业,田蓉辉.
从悦神到娱人——浅析傩面具的功能变迁与民众审美情趣的关系[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124-126.
被引量:3
6
贾磊,聂秀娟.
古徽州民俗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J]
.黄山学院学报,2009,11(3):84-88.
被引量:6
7
聂秀娟.
徽文化与休闲体育[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34-36.
被引量:4
8
梁正海.
傩仪“过关”的象征结构[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6):25-30.
被引量:6
9
贾磊,聂秀娟.
中国传统文化: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新动力[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2):25-30.
被引量:5
10
吕利平,张加军.
浅谈中华民俗体育之傩舞的新内涵[J]
.四川体育科学,2010,29(3):15-17.
被引量:9
1
黎国韬.
魏晋南北朝傩仪考述[J]
.戏曲研究,2015(4):175-187.
2
张亮.
漫谈双簧管乐器[J]
.戏剧之家,2012(6):41-41.
被引量:1
3
王兆乾.
原始戏剧发生的信息——贵池傩舞《舞伞》考析[J]
.黄梅戏艺术,1990,0(3):85-100.
被引量:3
4
王馗.
目连戏与傩戏——传统礼乐格局中的宗教祭祀演剧[J]
.中华艺术论丛,2007(1):267-285.
被引量:1
5
鲁迅在中华艺术大学讲演记录(1930年2月21日)[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6(3):92-94.
6
刘怡果.
中国画一画之简的笔墨情趣[J]
.美术大观,2009(1):180-180.
7
李川.
野蛮与文明的天地初开[J]
.大舞台,1996(1):26-27.
8
长白雁.
贵州彝族的原始傩戏雏形“撮泰吉”[J]
.中华艺术论丛,2009(1):362-368.
被引量:1
9
马海方[J]
.艺术沙龙,2010(1):348-349.
10
徐光文.
临夏鳌头乡傩[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6(1):320-326.
被引量:1
美术大观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