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剧本》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28,共1页
Play Monthly
同被引文献19
-
1黄维若.秀才与刽子手[J].剧本,2007(3):4-27. 被引量:6
-
2赵川.身体剧场[J].书城,2010(7):44-48. 被引量:5
-
3安娜.傀儡戏与中国当代话剧舞台——谈《罗慕路斯大帝》、《原野》和《秀才与刽子手》的表演实验[J].戏剧文学,2008(8):8-13. 被引量:3
-
4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5颜海平.情感之域:对中国艺术传统中戏剧能动性的重访[A].高瑞泉,颜海平.全球化与人文学术的发展[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7.
-
6甘阳.八十年代文化意识·再版前言[A].甘阳.八十年代文化意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
-
7林克欢.历史的机缘与选择的可能性"两岸三地当代实验戏剧述评"引言[A].林克欢.香港戏剧戏剧香港[C].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18.
-
8刘永来,张盈.独立戏剧(上海1985-2007)[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72.
-
9王景国.关于下河迷仓[EB/OL].http://www.mecooon.org/pages/xiahe2_a1.html.
-
10Dolan, J. Utopian Performance[ M]. Michigan :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5 : 11.
引证文献8
-
1张荔.喜剧中的黑色情调 论《秀才与刽子手》的喜剧精神[J].中国戏剧,2008(2):22-25. 被引量:3
-
2徐健.当下性·本土性·剧场性——从《秀才与刽子手》窥探新世纪以来话剧发展态势[J].理论与创作,2008(5):120-123. 被引量:1
-
3杨子.都市剧场与身体:消费社会的个体表演实践[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20(6):44-51.
-
4刘欣.为语郭郎鲍老,大家傀儡登场--话剧《秀才与刽子手》艺术特色赏析[J].戏剧文学,2020(9):48-52.
-
5杨子.政治、美学与资本:中国戏剧节庆的演进及文化再生产[J].戏剧艺术,2022(4):165-176.
-
6邹红.眼前有景君须道,或分秋色未可知——略论黄维若的历史剧《屈原》[J].中国文艺评论,2023(11):72-83. 被引量:1
-
7许金花.论《秀才与刽子手》的反讽性[J].青年文学家,2009,0(21):17-18.
-
8宋佳星.话剧《秀才与刽子手》人物形象分析[J].艺术科技,2019,0(10):105-106.
-
1孙灵君.刘三姐是乡下买来的吗[J].咬文嚼字,2010(11):11-11.
-
2单慧珺.身份找寻和人性回归——浅谈话剧《秀才与刽子手》中的美感[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9):28-29.
-
3荆营营,卞祥彬.当代戏剧创作的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以话剧《秀才与刽子手》为例[J].戏剧之家,2016(5):12-13.
-
4杨翻龙.悲哀中的谐趣——评黑色喜剧《秀才与刽子手》[J].上海戏剧,2007(2):39-40.
-
5孙俊红.浅析《红楼梦》中“甄英莲”形象的象征意义[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12):22-24. 被引量:1
-
6乐本金.满红红·曾记否[J].东坡赤壁诗词,2015,0(4):7-7.
-
7丹青.阅读《呐喊》《彷徨》的记忆[J].金秋,2017,0(6):28-29.
-
8唐宝民.贾府的茄子和蔡府的包子[J].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4,0(36):38-39.
-
9平虹.《红楼梦》是形象的历史[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4(1):91-96.
-
10晓晨.好看好玩的深刻——看话剧《秀才与刽子手》[J].广东艺术,2008(1):3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