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边缘生”的教育和培养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今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注意到“边缘生”的存在。边缘生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最直接的升学状况。本文简要分析了“边缘生”出现的成因及其特点,提出学校、家庭、社会应给予“边缘生”多一份关爱。
作者
杨武杰
机构地区
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07年第18期172-174,共3页
关键词
"边缘生"
边缘心态
关注
改进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54
参考文献
5
1
吕杰昕.
有效学习激发边缘生[J]
.上海教育,2004(09S):56-58.
被引量:1
2
范昌华.
抓兴奋点 促后进生转变[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9(Z2):71-71.
被引量:1
3
鲁建生.
要重视中小学教师心理保健[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4):68-69.
被引量:1
4
王书月.
班级互助组构建方略刍议[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1999,0(6):46-46.
被引量:1
5
岳瑛.
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14(3):50-53.
被引量:75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杨武杰.
“边缘生”的教育和培养[J]
.文教资料,2007(18):172-174.
被引量:6
2
何梅.
教师要善于合作[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18):36-37.
被引量:1
3
刘翠兰.
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
.基础教育研究,2005(9):3-4.
被引量:11
4
仇光鹏,韩苗苗.
美国加速学校研究[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4):57-62.
被引量:1
5
侯娟.
谈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1-2.
被引量:19
6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1999.
7
陈跃忠.创新育人理念,促进农村中学家校合作的开展[J]新课程(中学版),2010(8).
8
何颖.林艺茹."家长参与"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12).
9
周雪莲,阳德华.
家校合作问题探讨[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8(4):18-20.
被引量:4
10
丁小晶.
中小学“家校合作”低效的归探析——以布迪厄的理论视角为切入[J]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4):110-11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74
1
柴茹.
小学教育阶段家校共育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J]
.现代交际,2020(13):201-202.
被引量:6
2
陈丽华.
家校合力,守护花开 ——家校合作方法探索[J]
.人文之友,2019,0(13):228-229.
3
何梅.
教师要善于合作[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18):36-37.
被引量:1
4
黎军,张大玲,张堡.
论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J]
.高等理科教育,2003(S1):41-43.
被引量:11
5
刘翠兰.
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
.基础教育研究,2005(9):3-4.
被引量:11
6
刘翠兰.
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21(10):6-8.
被引量:44
7
仇光鹏,韩苗苗.
美国加速学校研究[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4):57-62.
被引量:1
8
刘翠兰.
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06(20):13-16.
被引量:44
9
侯娟.
谈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1-2.
被引量:19
10
左东芳,侯婷.
健全家校合作过程中的反馈系统[J]
.基础教育参考,2008(2):48-50.
同被引文献
56
1
冯建华.
小比大好,还是大比小好——班级规模与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4):61-66.
被引量:46
2
何梅.
教师要善于合作[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18):36-37.
被引量:1
3
刘翠兰.
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
.基础教育研究,2005(9):3-4.
被引量:11
4
仇光鹏,韩苗苗.
美国加速学校研究[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4):57-62.
被引量:1
5
吴亮奎.
教育价值取向重建及消除边缘化学生的教学对策[J]
.当代教育科学,2006(21):21-23.
被引量:11
6
魏喜林.
“差生”——校园里的边缘群体[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4):62-63.
被引量:2
7
吴亮奎.
角色重构:让边缘化学生回归课堂[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23(4):16-18.
被引量:8
8
侯娟.
谈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1-2.
被引量:19
9
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477.
10
威廉·威伦.有效教学决策[M].李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0.
引证文献
6
1
吴雀文.
激活小学体育边缘生的方法探析[J]
.体育教学,2012,32(8):29-30.
被引量:1
2
李森,杜尚荣.
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转化策略[J]
.教育研究,2014,35(7):115-122.
被引量:76
3
岳瑛.
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14(3):50-53.
被引量:75
4
吴锦,贾利帅.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转化[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5,0(11):1-3.
被引量:5
5
卢薇.
转变数学课堂“边缘人”的帮扶机制研究[J]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19,0(8):65-67.
6
张亚楠,张立忠,王正翔.
我国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研究现状与展望[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0(12):85-91.
二级引证文献
154
1
陆荣滔.
浅谈提高农村地区初中“边缘生”语文学习效率的策略[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20,0(3):104-105.
2
戴涛.
让特殊儿童变得不再“特殊”[J]
.新智慧,2021(3):95-96.
3
柴茹.
小学教育阶段家校共育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J]
.现代交际,2020(13):201-202.
被引量:6
4
金松丽.
线上教学“边缘人”识别及转化[J]
.现代教育管理,2021(4):106-112.
被引量:18
5
耿瑞.
在家校之间构建沟通的桥梁[J]
.当代家庭教育,2020,0(8):30-30.
6
陈丽华.
家校合力,守护花开 ——家校合作方法探索[J]
.人文之友,2019,0(13):228-229.
7
杨武杰.
“边缘生”的教育和培养[J]
.文教资料,2007(18):172-174.
被引量:6
8
何梅.
教师要善于合作[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18):36-37.
被引量:1
9
黎军,张大玲,张堡.
论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J]
.高等理科教育,2003(S1):41-43.
被引量:11
10
刘翠兰.
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
.基础教育研究,2005(9):3-4.
被引量:11
1
尚建军.
请关注“边缘生”的心理健康[J]
.班主任,2001(8):26-27.
2
罗晓瑶.
“边缘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6):167-168.
3
王金玲.
关爱边缘学生 注重管理育人[J]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0):27-28.
被引量:1
4
曾勇.
浅析如何走出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中的“误区”[J]
.中学时代(理论版),2014,0(9):216-217.
5
李里.
对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3(11):73-74.
被引量:3
6
戴连红,汪兆义.
从革命领袖课文“零解读现象”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9(12):39-40.
7
卢琳,李智敏,张哲.
“三观”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
.科教导刊,2015(07Z):154-155.
8
凌解良.
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成因及对策[J]
.物理教师(高中版),2007,28(12):21-22.
被引量:1
9
曾秀丽,于子旺.
就业压力引发心理危机 高校应建预警干预机制[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118-120.
被引量:4
10
石勇.
解读网络“换客”风潮[J]
.中国青年研究,2007(6):8-11.
文教资料
2007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