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到不了的灯塔——《到灯塔去》中的“寻找—找到—失去”叙事模式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发表于一九二七年的长篇小说《到灯塔去》采用了"寻找—找到—失去"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也是伍尔夫安排在文本中的每个角色的命运模式:从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到主要配角莉丽、拉姆齐先生,再到拉姆齐夫人的八个儿女以及访客们,甚至连文本中穿插的童话、诗歌、典故等,都无一例外。这也正是处于变革时代的人们的一种焦灼的心态,一种不可救赎的世界观的体现。
作者
苏丽
邢斌
机构地区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大学外语教学部
出处
《文教资料》
2007年第23期107-109,共3页
关键词
《到灯塔去》
伍尔夫
"寻找-找到-失去"
叙事模式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1]文中的引文源自:瞿世镜译.到灯塔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同被引文献
2
1
周仕益.
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叙事角度与诗化特征[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9):32-34.
被引量:2
2
桑艳霞.
简析《到灯塔去》中的意识流叙事手法[J]
.新西部(理论版),2009(7):124-12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张秀华.
从《到灯塔去》探析伍尔夫小说叙事技巧[J]
.芒种(下半月),2014,0(8):63-6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杨永凤.
浅析伍尔夫小说世界的构筑方式[J]
.青年文学家,2014,0(11Z):83-83.
1
刘静,赵小东.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8-9.
被引量:3
2
苏丽,肖莉艳.
精神暴力在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体现[J]
.文教资料,2008(32):29-31.
被引量:1
3
陈文艳.
用校长的专业精神点亮教育未来[J]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4(10):69-70.
4
陈玳.
道德叙事:学校生活德育范式的新转向[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11):38-39.
被引量:1
5
李君英.
解析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死亡意识[J]
.文教资料,2008(26):25-26.
6
邱关军.
比较视野下的伍尔夫模仿学习观探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15,42(1):57-63.
被引量:6
7
党伟.
试析《到灯塔去》中的转喻和隐喻[J]
.文教资料,2009(1):36-37.
8
赵文伟.
音乐[J]
.健康之家,2015,0(11):90-90.
9
安朵蓝.
我、爸爸和书[J]
.小学生(心理成长),2005(10):39-39.
10
欧阳恒志.
《到灯塔去》的双性同体在两个译本中的不同呈现——以瞿世镜与马爱农译本为例[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7):140-141.
被引量:1
文教资料
2007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