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确定性追求的生存论意蕴及其局限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传统哲学不满足于现实世界的纷繁复杂和变化多端,力图从外在世界和神秘创造物当中寻找到永恒不变的实体。始基、理念、上帝等相继出场,体现了哲学为解决人的生存根基的失落而进行的一次次理论努力。对确定性根基的追寻既满足了人们形而上追求的欲望,使人们在流动不居的世界中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包含着丰富的生存论意蕴,但与此同时,也使生命感性冲动的“努斯”精神受到了窒息,导致了自我的失落。
出处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18,共5页 Changbai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1]理查德·J·伯恩斯坦.超越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
  • 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 3[3]汪子嵩.古希腊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 4[8]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译林出版社,2001.
  • 5[6]伽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M].薛华,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3.
  • 6[7]赵教华.西方哲学筒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 7韩艳.理念世界与生存根基——从生存论角度看柏拉图的“理念论”[J].江汉论坛,2002(3):33-36. 被引量:3
  • 8[8]彼得·贝格尔.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M].高师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30.
  • 9[3]理查德·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M].李幼蒸,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二级参考文献8

  • 1.《列宁全集》第38卷[M].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29页.
  • 2[英]罗素 何兆武 李约瑟.《西方哲学史》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91页.
  • 3柏拉图著 郭斌 张竹明译.《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8-19页.
  • 4《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76页.
  • 5《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周国平详,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02、12页.
  • 6吕样著.《希腊哲学中的知识问题及其困境》,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7页.
  • 7[德]梅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9页.
  • 8刘小枫著.《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21、21页.

共引文献70

同被引文献49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